【周易经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卦

【周易经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周易经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解读诠释】【39.1】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白话】蹇卦:西南有利,东北不利;适宜出现大人,正固吉祥。【解读】○蹇卦,下艮上坎,水山蹇卦。《序卦传》:“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蹇,读[jiǎn],谓足不能进,行之难也。故蹇卦象征行事艰难之意。○按后天八卦,坤在西南,艮在东北,坤为地,艮为山,西南象征平地,东北象征高山。当蹇难之时,所行宜避险阻以就平易,故利西南,不利东北。当蹇难之时,利于出现大人,然后可以济难。又当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39.2】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白话】彖传说:蹇,艰难,险境在前边;看到险境而能(提前)停止,真是明智啊。蹇卦,西南有利,前往得乎中道;东北不利,道路已经穷尽。适宜出现大人,前往(济蹇)有功。爻位得正,正固吉祥,可以端正邦国之治。蹇卦配合时势的功用真是伟大啊!【解读】○《彖传》从六个方面论述蹇卦:(一)释卦名:“蹇,难也,险在前也。”蹇,艰难,险境在前边。这与《序卦传》《杂卦传》“蹇,难也”说法一致。(二)释卦德:“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卦是明智之卦,与蒙卦不同。蒙卦下坎上艮,《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卦是遇到险境不能前进了才止步,所以是蒙昧之卦。而蹇卦下艮上坎,是“见险而能止”,看到险境而能提前停止,故曰“知矣哉”,知,智也。(三)释上下卦主爻:“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蹇卦九三变爻,其道穷也。”上卦坎卦,主爻九五,坎卦是乾卦刚爻文于坤卦中爻而得,九五居坤体之中,坤为西南,为众,象征得乎民心;“往”言外卦,九五刚爻既中且正,故曰“利西南,往得中也”。

蹇、解二卦互为综卦,解卦《彖传》“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解卦下坎上震,坎在内卦,故言“来”。此《彖传》解析经卦主爻之明证(先儒以“卦变说”释西南、东北,皆穿凿也)。下卦艮卦,主爻九三,艮卦是乾卦刚爻文于坤卦上爻而得,行至上爻已无去所,九三居坤体之上,坤为众,象征得乎民末,故曰“不利东北,其道穷也。”《系辞传》“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震得民本,坎得民心,艮得民末。(四)释卦主:“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大人指九五,九五既中且正,与六二相应,与六四亲比,《系辞传》曰“五多功”,故有济蹇之德能。(五)释爻位:“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卦自二以上五爻,皆得正位,贞正之意也。初六虽不当位,处蹇难之初,柔爻则止,亦有贞德。坤为邑国,为邦,因上下卦皆是刚爻文坤而得,爻位得正,故曰“当位贞吉,以正邦也。”(六)蹇卦的时势功用:“蹇之时用大矣哉!”由于蹇卦是难行之卦,故人们容易忽视其功用,正是因为有逆境,君子才可以建功立业。故胡炳文说:“坎、睽、蹇皆非顺境,夫子以为虽此时亦有可用者,故皆极言赞之。《彖传》所谓往得中、往有功、以正邦,即其用之大者也。”○刘沅总结蹇卦《彖传》曰:蹇有艰难之意,坎险在前不可进,故难也。

见险难而能止为知。而济险必以能往为功。坤位西南,致养万物。乾阳居坤中之正位,乃得中道。东北则愈入于闭藏消歇之所,其道必穷。大人者,济蹇之人;贞者,消蹇之道,故吉。天下之难,非圣知不能平,故曰时用大。【39.3】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白话】象传说:山上有水,是蹇卦的卦象;君子由此领悟返回来修养自身的德行。【解读】○《正义》曰:“处难之世,不可以行,只可反省察,脩已德用乃除难。君子通达道畅之时,并济天下,处穷之时则独善其身也。”《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寻找自身的原因。)子思依据《易传》作《中庸》,“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符合蹇卦卦象,上坎为弓矢、为险、为加忧,艮为止、为退、为反。《孟子》言“反求诸己”源自《中庸》(思孟学派:子思——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圣人观象,作《大象传》。如观坎水之象就有多种变化形态:1.屯卦上坎水下震雷,坎水居天上而未降,是云。

故《大象传》曰:“云雷,屯”。2.解卦上震雷下坎水,坎水居天上而下降,是雨。故《大象传》曰:“雷雨作,解”。3.蒙卦上艮山下坎水,坎水居山下,故为泉。故《大象传》曰:“山下出泉,蒙”。4.蹇卦上坎水下艮山,坎水居高山,或为雪。《山海经》有五处高山“冬夏有雪”的记载: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周易正义》引陆绩曰:“水在山上,失流通之性,故曰蹇。”这应该就是说的山上常年不融化的积雪。“失流通之性”,水不是流动的,不是瀑布,也不是山上的天池。因为天池是静蓄的水,是兑卦不是坎卦。天池,高山湖泊,是泽山咸卦。水山蹇的水,是指高山冰雪,所以处境困难。蹇,《说文》“跛也。从足,寒省声。”蹇是寒和足的互体字,古音即读寒。寒字下部的两点“冫”即是冰。蹇卦上坎为冬为水,故为冰雪;下艮为止,止是趾的初文,故为足。◎【“蹇”字符合蹇卦卦象】蹇,上寒下足。上部寒属水,坎卦;下部足通止,为艮卦。上坎下艮,水山蹇卦。

故“蹇”字符合蹇卦卦象。(一)论坎为寒由于周室所藏《易象》秘笈不传于诸侯,故传本《说卦》的材料当来自《连山》《归藏》。传本《说卦传》并非属于《易象》。传本《说卦传》“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引《归藏》“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严可均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周易》“尚中”,坎得乾之中,有“小乾卦”之象。所以,乾为马,坎也为马;乾为首,则坎为“下首”;乾为“大赤”,则坎为“赤”。《归藏》乾为“血卦”,故坎亦为“血卦”。另外,帛书《周易》乾作“键”,坎作“赣”;乾,健也,坎,陷也,险也。乾(键)、健、坎(赣)、险、陷上古音相近,古人传《易》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加上坎得乾之中,有“小乾卦”之象,故乾、坎之间有相混的可能。《易》发展到《周易》、《易象》则以坎“为血卦、为寒、为冰”,“血”、“寒”、“冰”出现于《周易》卦爻辞都与坎卦有关,而与乾卦无关。(二)论艮为足(走)帛书《周易》蹇字下从走,甲骨文、金文止字、足字、走字皆是脚的象形。

“止”的陶文

“步”的金文(上边两个图是足形,是止字和止的上下重叠步字,可见“足”通“止”)正,《说文》:“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此”字从止,是“跐”(cǐ)的本字。“歨”字上止下止,古同“步”。“歱”字古同“踵”。“歧”字同“跂”。“歫”字古同“距”。“歵”字同“蹟”。“企”字:《说文》“古文企从足。”可见古文字“止”与“足”可互代。故艮为止为足。然而《说卦传》也有“震为足”,何也?这要看八卦的基本属性,震为动,艮为止,“震为足”是取象行动时足先动,《说卦传》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艮为止”是取象人停止时足先停。震为动象,艮为静象。《周易》爻辞有“趾”,皆取自初爻在下之象。而“止”为停止之象,是艮卦。《周易·说卦传》有先天卦、后天卦。艮卦,位东北,为足,先天震寄宿东北,故震代之以足,艮卦只有另代之以“手”。实际艮原本为“足”。(详见《周易密钥》4-22节 “蹇”的字理结构符合蹇卦卦象——兼论《易》的先天法则与后天法则)【39.4】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白话】初六:前往艰险,回来获誉。象传说:前往艰险,回来获誉,是说应当等待时机。【解读】○初六处蹇之始,艮卦之初,阴柔卑下,上无应与,前往遇坎为蹇难,变卦离为明,故能目“见险而能止”,以待其时,因而获誉,《彖传》所谓“知矣哉”。○蹇卦下艮为艰(从艮),上坎为险,故笔者将“蹇”译为“艰险”。【39.5】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白话】六二:君王的大臣涉蹇济蹇,并非为了自身之事。象传说:君王的大臣涉蹇济蹇,最终也没有怨言。【解读】○《周易正义》曰:“王”谓五也。“臣”谓二也。九五居於王位而在难中,六二是五之臣,往应於五,履正居中,志匡王室,能涉蹇难,而往济蹇,故曰“王臣蹇蹇”也。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侯果曰:处艮之二,上应于五。五在坎中,险而又险。志在匡弼,匪惜其躬。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辅君以此,“终无尤也”。○【“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的不同版本】1.帛书易传《二三子》(帛书年代公元前168年):·《易》曰:王臣

(蹇蹇),非今之故。孔子(7下)曰:“‘王臣

(蹇蹇)’者,言亓(其)難也。夫唯智(知)亓(其)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智(知)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8上)則有功矣。故備難者易,務幾者成。存亓(其)人,不言吉兇(凶)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已)狀也。白话大意:《周易》说:“王臣蹇蹇,非今之故。”孔子说:“王臣蹇蹇,是说行事很困难。因为深知其困难蹇卦九三变爻,所以才重复强调蹇蹇,以警戒现在。君子知道困难的存在而有所准备,那就不困难了;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致力去解决问题,那就可以建功。所以对困难有所准备事情就容易解决,致力于萌芽状态解决问题就可以成功。成败存乎其人,不必讲究什么吉凶。所谓“非今之故”,并不是说出现困难只是今天的原因,过去已经孕育困难的细微情状了。”李守力按:“古以狀也”,张政烺认为“状”为“然”(肰)字之误。所谓“非今之故”,一般翻译为“并不是只有现在这样,而是自古就是如此”,这与前文“以戒今也”不合。笔者认为,“状”是本字,《系辞传》“知鬼神之情状”(即知幽明之情状),“古以状也”即过去已经孕育了困难的细微情状。所以前文说:“君子知难而备之,则不难矣;见几而务之,则有功矣。”即《彖传》所说“见险而能止,知矣哉”,与前文“以戒今也”相合。又,帛书《衷》:“子[曰]:《

(蹇)之‘王臣’,反故也。”反故,与《大象传》“反身修德”相近,即反思过去的得失。即前文之“备难”、“务几”。2.战国楚简《周易》(竹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55士65年,比帛书《周易》早一百年左右):訐卦(蹇卦)六二:王臣訐訐,非今之古。讦,读[jié],《说文》:“面相斥罪,相告讦也。”《玉篇》:“攻人之阴私也。”《广韵》:面斥人以言也。”《论语》:“恶讦以为直者。”“王臣讦讦,非今之古”大意为:君王的大臣直谏不已,并不是说出现困难只是今天的原因,过去已经孕育困难的细微情状了。楚简《周易》“蹇”作“讦”一直有所传承,刘向《说苑·卷九·正谏》:“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说苑》言“蹇”,既有蹇难之义,亦有讦谏之义。3.屈原《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王逸《楚辞章句》注:“謇謇,忠贞貌也。《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大意:我本来知道直言会惹祸,想忍而不能止(王臣謇謇);我指九天为我作证,一切都为了楚王的国事(匪躬之故)。屈原(约前340—前278)见到的本子有可能是:“王臣謇謇,匪躬之故。”4.熹平石经《周易》:六二:王臣

,非躬之故。东汉多以蹇蹇(从足)为謇謇(从言),如王逸《楚辞章句·招魂》“謇其有意些”《考异》:“謇一作蹇。”“謇”,正言直谏。《汉·龚遂传》“蹇蹇亡已”犹作“蹇”字,“謇”当为隶变体。《冀州从事张表碑》“謇謇匪躬”(《魏·高堂隆传》同),《后汉·鲁丕传》“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樊准传》“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朱晖传》“进无謇謇之志”蹇卦九三变爻,《爰延传》“纳謇謇之士”。讦,通謇。李守力按:二至上连互重坎,故曰“蹇蹇”。第一个“蹇”是指九五体坎,王位于难中。第二个“蹇”是指六二济蹇之道:体艮应坎,则“见险而能止,知矣哉”,帛书《二三子》谓之“知难而备之”;六二变卦为井,井,通也。“几者,动之微”,是《二三子》“见几而务之,则有功矣”。艮为“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二三子》言“非今之故”,《衷》言“反故”。《大象传》言“反身修德”,通行本《周易》六二爻辞“匪躬之故”言“身”,帛书本、楚简本言“反”。自孔子春秋时期至屈原战国时期,“非今之古”与“非躬之故”两者并存,迄于两汉,定型于“非躬之故”。【39.6】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白话】九三:前往艰险,返了回来。象传说:前往艰险,返了回来,内卦柔爻欣喜三之归来。【解读】○九三处下卦艮,艮为退止,故虽与上六有应,能“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此与初六义同。九三不前往,遂与六二亲比,故曰“内喜之也”。○王弼曰:九三进则入险,来则得位,为下卦之主,是内之所恃。○孔颖达曰:内卦三爻惟九三一阳,居二阴之上,是内之所恃,故曰“内喜之”。【39.7】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白话】六四:前往济蹇,回来负车。象传说:前往济蹇,回来负车,因为相连的爻都当位阳实。【解读】○往蹇来连,当位实也:六四“来连”之义,先儒说法不一。《集解》引荀爽曰:“来还承五,则与至尊相连。”此言四与五连。朱熹曰:“连于九三,合力以济。”此言四与三连。《正义》王弼曰:“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得位履正,当其本实,虽遇于难,非妄所招也。”《正义》引郑玄云连“迟久之意”。到底哪种说法合乎本义呢?以下详细辨析。1.“连”字释读:连,古文作辇。甲骨文已有“辇”字,两“夫”(男子)并行拉车前进。金文始有“连”字。

辇字甲骨文

段玉裁《说文注》:“辇,挽车也。谓人挽以行之车也。小司徒輂辇注曰:辇,人挽行,所以载任器也。司马法云:夏后氏谓辇曰余车,殷曰胡奴车,周曰辎辇。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故书辇作连。”

《集解》引虞翻云:“连,辇;蹇,难也。”《释文》:“连,是亦读如‘辇’。马融云:亦难也。”《说文》:“连,员连也。”段玉裁《说文注》:“连,负车也。负车,各本作貟连。今正。连即古文辇也。”连为负车,故连亦有蹇难意。2.“连”与“联”字:“联”(聯)甲骨文已有之,从耳从丝。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说文》:“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丝,丝连不绝也。”《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其卦以纯艮为首,山上山下,是名连山。”3.“往蹇来连”:由于甲骨文、金文已有“联”字,金文已有“连”字,六四“往蹇来连”的“连”不写作“联”(聯),可见其义必兼“辇”与“连”二义,而与“联”义略远。从卦象看,六四处上体坎之初,互体下卦坎之末,坎“其于舆也为多眚”,故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皆是负车济蹇之象,此处“连”(从车)正是“负车”的原始本义,坎虽为病车,然车车相连,同车共济,所谓“往蹇来连”也,由此可见周公作爻辞的精妙。4.当位实也:《易》以刚爻为实,柔爻为虚,若柔爻有刚爻之德,亦曰“实也”:(1)蒙卦:六四上下皆柔爻,与刚爻隔离,故《象》曰“独远实也”;(2)泰卦:四五上皆柔爻,故六四《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3)鼎卦:六五虽为柔爻,然与上下刚爻皆亲比,与九二刚爻相应,居中有德,故六五《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4)蹇卦六四与鼎卦六五类似【周易经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亦与上下刚爻亲比,又得正当位,故曰“当位实也”。以上鼎卦六五、蹇卦六四皆柔爻有刚爻之德,故言“实也”。归有光曰:四处近君之位,三、五二阳非四其谁连之,夫连桓公、仲父之交者,鲍子也。连简公、子产之交者,子皮也。鲍叔牙本可以自己相齐,却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遂使齐桓公称霸(所谓称霸,非霸权于天下,而是维护了周天子的权威)。孔子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着头发,像道德水平低下的民族那样衣襟向左穿衣服了!(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子皮(罕虎)本应自己可以继续执政,因深知子产遵守周礼,故向郑简公推荐子产,郑国遂大治。鲍叔牙与罕虎皆若柔爻有刚爻之德者。【39.8】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白话】九五:处于最大的艰险中,友朋来相助。象传说:处于最大的艰险中,友朋来相助,说明九五保持阳刚中正的气节。【解读】○九五为卦主,独居坎之中爻,是处难之大者,故曰大蹇。既中且正,故《象》曰“以中节也”。九五变卦坤,坤为朋,故曰“朋来”。又,“朋来”犹如得道多助,首先九五与六二正应,故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下比六四,六四以柔德“来连”九三以助九五;九三如何辅佐九五?与上六相应,使上六“来硕”以“从贵”也。○杨万里曰:诸爻圣人皆不许其“往”,唯六二、九五,无不许其“往”之辞者,二为王者之大臣,五履大君之正位,复不往以济,而谁当任乎?○帛书《二三子》:·《卦》曰]:“大

(蹇)傰(朋)來。”孔子[曰:“此言]□□也。

(飭)行以後民者,胃(謂)‘大

(蹇)’;遠人偕至,胃(謂)‘傰(朋)[來’]。”·《卦》曰]:“大

(蹇)傰(朋)來。”孔子[曰:“此言]□□也。

(飭)行以後民者,胃(謂)‘大

(蹇)’;遠人偕至,胃(謂)‘傰(朋)(32上)[來’]。”白话大意:蹇卦九五曰:“大蹇,朋来。”孔子说:这是说……修治自己的行为,将自身利益置于民众之后,这称为‘大蹇’;远方之人一起来投奔,这称为‘朋来’。”李守力按:九五变坤,是君后于民众之象。九五,蹇之谦,谦德,亦君主谦卑之象。此是济蹇之最优之道。【39.9】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白话】上六:前往艰险,回来得硕果,吉祥;适宜进见大人。象传说:前往艰险,回来得硕果,志向在于内卦;适宜进见大人,说明可以服从于尊贵之九五。【解读】○上六爻辞分为两部分,依次来自相应和亲比之象:(一)往蹇来硕,吉:上六与九三相应,故曰“来”,九三内卦,故《象》曰“志在内也”。九三为艮卦之主爻,艮为石,硕,帛书《周易》作“石”,硕、石上古音同为禅母铎部。剥卦上九“硕果不食”,硕,《说文》“頭大也。”《易》以上爻为头(頭),艮为石,故言“硕”。艮为果蓏,故硕为硕果。(二)利见大人:上六本有乘刚于九五之嫌,喜其下行与九三相应【周易经文】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阴阳相应则其气缓和,故亦可亲比于九五焉,故《象》曰“利见大人,以从贵也。”粱寅曰:上六高世之士,以五在难,亦来助之。

○朱熹曰:蹇卦诸爻皆不言吉,盖未离乎蹇中也。至于上六则曰:往蹇来硕,吉。却是蹇极而有可济之理。【蹇卦总结】蹇卦爻辞皆言“往来”,盖上坎下艮皆是阳卦,故有主动济蹇之德,有济蹇之功故可“往”,“见险而能止”故可“来”。往,前往。来,回来。下卦为艮,艮为退止,故初六“来誉”以“宜待”,九三“来反”而“内喜”,唯有六二与卦主九五正应为“王臣”,当鞠躬尽瘁奋力济蹇而“终无尤”。上卦为坎,坎为劳,故六四“来连”,柔爻当位以接引阳实之德,立功于无形,鲍叔牙之贤也;九五为济蹇之主,坤为体故,西南得朋;上六为蹇之极,应三亲五,共济蹇难,故“归来得硕”,“利见大人”。【山顶出泉梦谶邓艾伐蜀结局】《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邓艾》记载:初,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殄虏护军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卦辞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艾怃然不乐。三国时,魏将邓艾奉命攻打蜀国,出发前梦见坐在山上,水从山上流下来,要幕僚爰邵圆梦。爰邵依梦境起卦得水山蹇卦,卦辞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彖传》说:“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于是爰邵批道:“将军伐蜀,必能成功。但是返回去的路却没有了。”邓艾怅然不乐。从魏都洛阳出发伐蜀,是向西南,“蹇利西南”,故伐蜀必能成功。邓艾后来果然平定了巴蜀,迫使刘禅请降,但他自己也因钟会等人的诬告被司马昭派人诛杀在蜀地绵竹之西,不能复还洛阳。《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也对此有记载:比及军马云集,邓艾夜作一梦:梦见登高山,望汉中,忽于脚下迸出一泉,水势上涌。须臾惊觉,浑身汗流;遂坐而待旦,乃召护卫爰邵问之。邵素明《周易》,艾备言其梦,邵答曰:“《易》云:山上有水曰蹇。蹇卦者:‘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云:‘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将军此行,必然克蜀;但可惜蹇滞不能还。”艾闻言,愀然不乐。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3月17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