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有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意思是,一个人的欲望过分强烈,就容易迷失自我,被外物所连累,愈发变得没有智慧,后续的不幸,也就层出不穷了。
欲望这种东西,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在于,适度的欲望可以让人更有做事的动力。而坏的一面在于,过度的欲望就会透支人之精力、气数,让人命短福薄。
自己是什么人,就该做什么事儿。能力跟欲望相匹配,并无灾祸。欲望大于自身的能力,必有灾殃。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缺乏这几种认知,命就不太好了。
一、缺乏“自知之明”的认知。
有一句名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见天地,见众生之前,我们先要见自己。所谓见自己,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什么人,有多少斤两,要搞清楚,千万不要糊里糊涂。
有的人明明只有丫鬟命,却妄想成为主人,那他们的下场,大概率连丫鬟都不如。
有的人明明只能赚一百万,却妄想赚一千万,那他们的下场,大概率连一百万都失去,最后一无所有。
既然自知之明如此重要,为什么无数人都缺乏自知之明呢?
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只能看到别人,而很难看清楚自己,自然就缺乏自知之明了。
没必要高估自己,也没必要低估自己,以平常、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就行了。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二、缺乏“尽人事,听天命”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言:“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有很多事儿,都不是我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乞丐希望大富大贵,难道就一定可以大富大贵吗?不一定。只能尽力,结果要交给老天爷安排。
对于“天时地利人和”,曾国藩有过一番论述:欲成大事,天意居半,人谋居半。
人之谋划,也就是人力,占了成功的一半;老天爷的安排,也就是天意,占了成功的一半。唯有二合一,才有可能逆转命运。
哪怕无法逆转命运,我们也无法强求。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便是如此。
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这都是“尽人事”之后的定数。既然我们已经尽了全力,那是否成功,就没必要过分纠结了。
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儿,而无法干预老天爷的事儿。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三、缺乏“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认知。
古人有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刻意去养一盆花,这盆花可能会枯死。你顺其自然去种植一棵柳树,这棵柳树可能会茁壮成长,荫庇后人。
这就涉及到两种人生的态度,有心和无心。
有心去做事儿,说明我们有着“刻意”的态度。抱着刻意的态度去为人处世,基本上,都会屡屡受挫。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无心去做事儿,说明我们不在乎所谓的成败得失。越是不在乎,越是没有刻意,命运之神越是给我们一定的惊喜。
生活就是如此,总爱跟世人唱反调。你越是想得到什么,它越是不给你什么。你越是不想得到什么,它越是给你什么。
人,可以适度执着,而没必要过度执着。随心随缘就好。有可能,随缘的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缺乏“过犹不及”的智慧。
有道是“太刚易折,太柔易废。”
过分刚硬,就容易折断;过分柔弱,就容易废掉。不论是过刚,还是过柔,都走了极端,不是什么好事儿。
欲望也是如此。欲望膨胀,如黑洞一样,不仅吞噬身边的一切,还吞噬了自己。没有一丁点欲望,跟和尚一样,也许就失去生活下去的动力了。
凡事,永远都是“过犹不及”的。
不及,不好,因为没有达到一个“度”。超过了,也不好,因为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导致“过犹不及”。
人这一生最大的福气,不在于赚到多少钱财,也不在于拥有多少资产,更不在于爬到多高的位置。只要刚刚好,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刚刚好,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多不少,不富不穷,一切都够用。足矣。
文/舒山有鹿
更新于:15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