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经四卦疑难卦爻辞新解分析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会很枯燥,“介”的解释,这个是从“张彭《周易》古经四卦疑难卦爻辞新解”中找到的,算是对“介”字的汇总。有做学术研究的可以参考一下。
非常全面!值得研究的人去收藏,就是有点枯燥。
在先秦经典中,“介”字并不常用,但是《易经》中的
“介于石,不终日”(豫卦六二,也是蒋介石名字的出处)
“介疾有喜”“忧悔吝者存乎介”、
《诗经》中的“攸介攸止”等一直有多种解释,互相矛盾,难以抉择,解释效果也不如人意。本文使用古代汉语词典中提取除人名外的所有“介”的语料,进行分类、概括、归纳,得出“介”的本义,分析其引申义,进而解释各疑难句子。
一、“介”字释义
通过分析先秦经典语料,可以把“介”的用法归类为“盔甲”“护卫或使者”“增强”“大的”“借助”“偏僻”“耿直”等。
1.义为“盔甲,穿盔甲”“介”指盔甲;也可做动词,指穿盔甲。穿盔甲是为了增加防护能力,避免受伤,从而增加取胜的机会。人可以自己穿盔甲,也可以给马穿盔甲,斗鸡时还可以给鸡穿盔甲。
(1)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左传•成公二年》)此处“介”指穿盔甲。齐侯轻敌,马的盔甲都没有戴好就去攻击了,结果大败。
(2)季、郤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郤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郤氏,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此处“介”指穿盔甲。给鸡穿盔甲,以利于斗鸡取胜。
(3)栾、高、陈、鲍之徒介庆氏之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4)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鄙,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鄙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左传・定公十年》)
(5)齐侯曰:“比君之驾也,寡人请摄。”乃介而与之乘,驱之。或告曰:“无晋师。”乃止。(《左传・定公十三年》)
(6)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左传・成公十六年》)以上4例中的“介”指人穿盔甲。
(7)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经・清人》)
(8)清人在消,驷介庶庶。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诗经・清人》)
(9)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经•清人》)
(10)五月丙午损卦的含义,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以上4例中的“介”指马穿盔甲。
2.动词,宾语为人,
义为“增强、辅助”穿了盔甲,可以增强其能力,所以“介”也指辅助、帮助,可以指辅助上级,也可以指帮助下级。如:
(11)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大介责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尚书•多方》)此处“介”指帮助,意思是周朝大力帮助前商朝的人士。
(12)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尚书・多方》)此处“介”指帮助,意思是要商朝民众多帮助周天子。周朝帮助商民,商民帮助周天子,这个都说得过去。
(13)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尚书・召诰》)此处“介”指帮助,前商朝的人士帮助周朝的官员,靠近周朝的官员。
(14)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自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尚书・酒诰》)此处“介”指帮助,意思是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了,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
(15)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诗经•甫田》)此处“介”指福佑。
3.动词,
宾语是福禄等好的事情,义为“强化”穿了盔甲,可以增强其能力,所以“介”也指强化,但强化肯定用于好的方面,如福禄寿等,如果是用于坏的方面,那就不是增强,而是毁坏了。
(16)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经・小明》)(17)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诗经・既醉》)以上2处“介”指强化,“介尔景福”指增强你的福分。
(18)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诗经・楚茨》)
(19)清酒既载,,辟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经・旱麓》)
(20)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醴有绘艘■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经・潜》)
(21)黄肴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诗经•行苇》)
(22)来方禅祀,以其驿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经・大田》)以上5处“介”指强化。“介尔景福”中的“尔”并不是宾语,而属于状语或者定语,是修饰“景福”的,因此,“以介景福”与“介尔景福”一样都是主动用法,而不是被动用法。
(23)既醉以酒,尔骰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诗经•既醉》)此处“介”指强化。
(24)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
(25)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诗经・载见》)以上2处“介”指强化,“以介眉寿”指延长寿命。
(26)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诗经・雕》)此处“介”指强化,“介以繁祉”指增添福分。
(27)今适南亩,或耘或拜。黍稷嶷嶷,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诗经・甫田》)此处“介”指强化。此句意思是庄稼长强壮了。
(28)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禅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经•生民》)此处“介”指强化、福佑。此句意思是上帝福佑姜嫄。以上两句中,“攸介攸止”用于主动语态,也用于被动语态
(29)於铢王师《周易》古经四卦疑难卦爻辞新解分析,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诗经・酌》)此处“介”指坚固、强大,“大”“介”连用,二字义近。
4.人称名词,
指“护兵”(在外交场合,指“使者”)穿了盔甲,可以保护自己;护兵也是护卫自己的,所以“介”也指护兵。外交场合的使者,是主人的先导官和探路者,顺利时引导主人上路,而碰到麻烦时自己承担,也是对主人的保护,所以“介”也指使者。如:
(30)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尚书・多方》)此处“介”指护卫。“谋介”指谋臣和武臣。
(31)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太子与五人介,舆醐从之。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左传・哀公十五年》)此处“介”指护卫,“太子与五人”护卫孔伯姬。
(32)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左传•昭公四年》)此处“介”指护卫。
(33)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左传・宣公二年》)此处“介”指护卫。这里,一个国君的护卫为了保护其恩人而去抵抗国君的兵士。
(34)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国语・吴语》)
(35)天子亲载耒帮,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以上2处“介”指护卫,“保”“介”二字连用,义近,都指保护、护卫。
(36)晋侯使士景伯莅问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问于介众。晋人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此处“介”指护卫。“介众”不是指普通群众。
(37)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左传•成公二年》)
(38)于是游吉如晋还,闻难不入,复命于介。八月甲子,奔晋。(《左传・襄公三十年》)
(39)宣伯欲赐,请先使。王以行人之礼礼焉。孟献子从。王以为介而重贿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40)于是子叔齐子为季武子介以会,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左传・襄公十四年》)以上4处“介”指“使者”。
5.形容词,
义为“大的”穿了盔甲,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变大了,所以“介”也指“大的”。如:
(41)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孙曰:“然。”使杜泄舍路。(《左传•昭公四年》)此处“介”指“大的”。
(42)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左传・成公十六年》)此处“介”指“大的”。《左传》记载王子围是楚王的“最大的”弟弟。此句说明不能把“介”解释为“小的”。
(43)君王不以鞭篷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咳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匝以随诸御o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指的是自己的一个亲生女儿,而不是普通女孩。此处“介”的用法如“贵介弟”一样指“大的”,意思是成年人,而不是小孩子。
(44)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左传・襄公八年》)
(45)惟截截善遍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尚书・秦誓》)以上2处“介”指大臣。
(46)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陀阶隋,太史秉书,由宾阶隋,御王册命。(《尚书•顾命》)
(47)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诗经・耘高》)
(48)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诗经・韩奕》)以上3处“介圭”指大圭。
(49)以乘车往,曰:“迹人来告曰:“逢泽有介麋焉。”公曰:“虽魅未来,得左师,吾与之田,若何?”(《左传・哀公十四年》)此处“介”指“大的”如是小鹿,也不值得专门告诉君王去打猎。
(50)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诗经・瞻卬》)此处“介”指强大的、顽固的蛮狄之人。
(51)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易经・晋卦》)
(52)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诗经・楚茨》)
(53)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经・楚茨》)
(54)是烝是享,宓宓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经・信南山》)(55)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经・甫田》(56)恤民为德损卦的含义,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如是则神听之,介福降之。(《左传・襄公七年》)
(57)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国语・吴语》)以上7处“介”指“大的”,“介福”指大的、永恒的福分。
(58)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道德经》)此处“介”指变强、变大。这种强大是外力给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的,所以有假设意味。意思是,假如我真的那么强大而且拥有智慧。
6.形容词,
义为“偏远的”盔甲对于人来讲处于外围,所以“介”指偏远的,而不是中心的。如:
(59)孟献子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金谁,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左传・襄公三年》)
(60)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金谁,以是求伯损卦的含义,必不行矣。(《左传・哀公元年》)以上2处“介”指偏远。
(61)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禅祀。(《左传・襄公九年》)此处“介”指偏远,而不指介于其间,因为“介”的“偏远”义已经可以解释这种用法,没有必要单独为此列出一个“介于其间”义。
7.形容人的品性,
“坚守、坚固、耿直”盔甲是坚硬的,让人变得更加坚固,而不是柔顺,所以“介”有“耿介”义。
(62)不能深知君之心度《周易》古经四卦疑难卦爻辞新解分析,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小心狷介,不敢行也。是以言至而无所讼之也,故陷于大难,乃逮于谗。(《国语・晋语》)
(63)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左传•昭公四年》)
8.动词,
“依靠、借力而强化自身”人借助于盔甲增强了自身的力量,所以“介”有“依仗、借力”义。可以借力于大国,可以借力于权贵,也可以借力于环境。如:(64)夫子华既为太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左传・僖公七年》)
(65)其君弱植,公子侈,太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左传・襄公三十年》)以上2处“介”指交结、借助。不能把“介”解释为“介于其间”,因为文中所说明显是人为的动作,而不是指客观位置。
(66)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此处“介”指交结、借助。初看起来,把“介”解释为“介于其间”也是可以的,但文中只说到郑国依靠晋国,而并没有说郑国处于晋国和另一个大国之间。
(67)子西相,曰:“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请罪焉,敢不稽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68)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我敝邑,不可亿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以上2处“介”指依仗,依仗大国的势力。
(69)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左传•文公六年》)此处“介”指借助于别人的宠信。
(70)袭卫羊角,取之;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介于其库,以登其城,克而取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71)癸丑晨,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左传•襄公三十年》)以上2处“介”指借助,借助大仓库而登高。
(72)郤簟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鲁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左传•成公十六年》)此处“介”指交结。
二、“介”字释义分析前文分析了“介”字可以有“盔甲”“护卫和使者,,“增强,,“大的,,“借助,,“偏僻,,“耿直,,等义。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盔甲”是其本义,“介”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人身上穿着铠甲,这与其本义是相符的。穿上“铠甲”可以让人变得强大,所以做动词时,引申出了“增强”义。进而引申出“借助”“大的”“固执”义。
“盔甲”是保护主人的,所以引申出“护兵”义;在外交场合,又引申出“使者”义,因为使者是为主人探路的。“盔甲”是外围的,所以在与中心对比的场景下,就引申出“偏远''义。
可以看出,虽然“介”的引申义很多,但是并没有偏离其本义。既然“介”有“大的”义,那么传统上解释为“小的”就是不对的。
传统上还有人把“介”解释为“隔”“疥”“小疵”“中介”“居中”“介于之间”,都偏离了其本义,都是没有根据的,也不可能正确。“介”有“偏远”义,可能会使人感觉到跟“小”义比较接近。但是,前文中的“介在蛮夷”用“小”义来解释是不合适的。
前文的“一介”短语中,把“介”解释为“大”比解释为“小”更贴切。而且,在前文的“介圭”“介福”用法中,可以肯定“介"为“大"义。现代汉语中“介”主要指“介于……之间”,但这并不是“介”的古义,而其“强化”“偏僻”“大的,,“借用,,等古义也都全部丢失了,这对现代人理解经典造成极大的困扰。当然,“介”的“介于……之间”义与其“增强”“大的”“偏远”义还是有联系的。
三、《易经》中的“介于石”“介疾有喜”等句的释义
(一)介于石《易经•系辞传》:“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介于石”是豫卦的爻辞,学界对此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介”指坚硬,有人认为指刮摩、击打,有人认为指两者的中间,有人认为指中介,有人认为指细微,甚至有人认为指刑罚、休息、疾病,凡此种种,都不是基于“介”字的本义,没有充分的根据,属于牵强附会。
根据前文分析,“介于”结构指“借助于”,那么“介于石,不终日”应指:借用乱石,而不能持续全天。在乱石中穿行必然要谨小慎微,否则可能被扎或者跌倒。既然借助于乱石,那么必然是与乱石联结在一起的,否则也不可能借助其力量。
特别提醒,介字解释为“坚硬”也是可以的,由坚硬为不轻易变动,引申为君子的品性。
就如《易经•困卦》所说,“困于石,据于冀藜”,如同手据到冀藜一样,进入乱石肯定是危险的。借助于危险的力量,就如同伴君伴虎一般,需要小心谨慎。
《豫卦》讲顺动,就是指要顺应环境,但又必须控制自己,如石头一样坚守原则。文中“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就是说要坚守原则,不左不右,而坚守原则是“知刚”,坚决柔顺是“知柔”,这样解释就与《系辞传》取得一致了。
另外,今人有人说“介”指沟通天人,这属于无根据的想象,说“介”字指沟通还有一点根据,搭上“天人”则毫无理由。
(二)介疾有喜《易经•兑卦》“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中的“介”字解释一直很混乱,让人无所适从。
根据前文所列的几个用法,“介疾”不是“介于疾”,“介”不指“借力于”疾病;“疾”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介”不能如“介景福”一样指强化或赐福,那么“介疾”只能是类似“介福”的用法,指大病、顽疾。
“介”字没有“隔离”义,所以王弼的解释是不对的。“介”也没有“小”义,也不能指“疥"病,而只能指“大"。大病当然不是什么“有喜”,但是,“商兑”指采用算计、交换、商量的方式服从,那么接受大病必然伴随大的收获,那么这就是“有喜”了。
如《无妄卦》所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说明“疾”也是可以“有喜”的,如蹇卦所说“大蹇朋来”,大的逆境可以迎来朋友。这说明福祸相依,互相转化,“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是有道理的。
(三)忧悔吝者存乎介《易经•系辞传》:“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其中的“介”字,《周易正义》解释说:“介谓纤介,谓小小疵病。能预忧虞悔吝者,存于细小之疵病也。”把“介”解为“小疵”倒是与上下文一致,但是前文说过,“介”没有“小”义,也没有“小疵”义,所以这样解释是没有根据的。
(四)研究原文可以发现,就如“位”“卦”“辞”是对应的一样,“介”与“悔”也是对应的,两字字义应该有联系。
“悔”是关于人的情绪,那么“介”在这里应该指人的品性,根据前文的研究,应取其“坚定、固执”义,也就是“执着”。偏执不是原则性错误,所以是“小疵”,是“忧愁、生气”的原因,而如果“悔”了,改变了,补过了,就不会有问题了。
[参考文献]
【1】张彭.《周易》古经四卦疑难卦爻辞新解
【2】徐山.释“介于石”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北冥木木,专注易经、国学、风水、命理深度解读。
更新于:3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