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得寸进尺是人类的劣根性,一切烦恼皆因贪得。
学会适当地放下,不过度索取,才能保持好的心境。
因为乐天,所以自在;因为知命,所以顺畅。
可欲,不可欲
王阳明说:“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他提出,做人要懂得“俟命”而为。
所谓 “俟命”,就是依顺天命,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俗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该是你的,跑不掉;不该是你的,求不得。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总是惦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
不要刻意去计较得失,更不要向生命索取太多。
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活在当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去人欲,识天理
王阳明说:“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减轻心中过度的欲望(这里“人欲”即指“不可欲”),方能明白天道有常,知道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
水在地上流淌,不会刻意去选择道路;
树叶在枝头摇晃,不会与风的力量对抗。
自然界的事物,都懂得顺其自然。
而一个人要想顺其自然,却并不是件容易事。
庄子曰:“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追求钱财的人,总觉得钱财积累得不够多,满足不了贪欲而感到忧愁;
追求地位的人,总觉得职位坐得还不够高,无法对人夸口而暗自悲伤。
人因为贪婪,想要抓住更多东西,却把原本拥有的也失掉了。
这样一来,注定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求减,不求增
佛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所谓“求不得”之苦,就是人在得不到的时候,内心格外煎熬。
王阳明认为,做人应当“求减,不求增”。
所求甚少而所得甚多,是意外之喜;
所求太多而所得甚少,则让人失落。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蝜蝂传》:
箕耶,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的过程中,无论遇见什么东西,都会抓过来扛在背上。
有时人们见它可怜,便替它除去背上的杂物。
可是只要它还留有一丝力气,仍要不停地抓取东西。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蝜蝂最终被累倒在地。
就如同蝜蝂一样,得寸进尺也是人类的劣根性。
用手去抓一把沙子,手攥得越紧,从指缝间漏掉的也就越多。
相反,如果松开紧握的拳头,得到的反而会更多。
人生达命,自洒落
《中庸》讲:“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
生而富贵,就是去做富贵者应当做的事;生而贫贱,就该去做贫贱者应该做的事。
王阳明说:“人生达命,自洒落。”
人生在世,贫贱富贵自有天命,而我们的心却胜在洒脱。
幸福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圆,不必与他人比较,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就好。
万源脱胎无事,一切都要向内求。
心到宽处,茅屋里也能有欢笑;心到窄处,宫殿里会有悲哭。
唯有不赊不求,方能无赊无欠。
以一颗闲静淡泊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永远是相互的,别人送以桃子,要以李子相回报。
想要得到收获,需要学会付出;想要长久拥有,需要学会珍惜。
你帮我一次,我记你终生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于别人的帮忙,要铭记于心;对于别人的扶持,要学会感恩。
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有一副画作,名叫《雪中送炭图》,被人们津津乐道,其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深受感动。
早年时期的齐白石,刚到北京,其画作被人们认为太俗,根本卖不出去,导致饥寒交迫,风餐露宿。
一次,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梅兰芳,虽只是一面之缘,梅兰芳却对他十分欣赏。
有一日,齐白石去参加一位大人物的寿宴,来往的名流诸多,却没有人注意到齐白石,导致他十分尴尬。
直到梅兰芳的到来,他刚进门就发现了齐白石的身影,并且迎上去,将齐白石介绍给大家。
在梅兰芳的帮助下,齐白石的画作越来越出名,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但成名后的齐白石,丝毫没有忘却梅兰芳的恩情,专门画了一副《雪中送炭图》来送给梅兰芳,以表达他在自己困难时的出手相助。
梅兰芳想学习画草虫,齐白石也是欣赏答应,并且细心传授毕生所学的知识。
正如《易经》中说道:“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别人付出一分,自己回报十分;别人共患难,自己与他人同风雨;别人帮我一次,我记你终生。
做人,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记住所有帮过自己的人,珍惜那些对自己好的人。
帮助他人,正是帮助自己
古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生在世,永远逃不开因果轮回,帮助他人,正是帮助自己。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小男孩,因家庭贫穷,需要自己赚取学费,于是大冬天在挨家挨户推销商品。
经历无数次拒绝后,小男孩又累又渴,小心翼翼地敲开一扇门,祈求一杯水喝。
令他诧异的是,女主人十分热情,看他瘦小,给他倒了一杯热牛奶,还购买了些许东西。
多年后,小男孩凭借坚韧,顽强的意志成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医生。
一次,在接待病人时,意外发现有位女病人就是当年那位女主人,于是竭尽全力救助了她。
当女人以为自己要付一笔昂贵的医药费时,却未曾想到病单上写着仅需一杯热牛奶即可。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你无意之中的善行,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永远都是相互的,付出善意,自会收获福报。
种善因,得善果,帮助他人,正是帮助自己。
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庄子。渔父》中说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人生在世,需要真心,任何一份好的感情,都是真心换真心。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荀巨伯的人,他得知自己的好友病重,于是不顾兵荒马乱进城去探望。
好友备受感动,但考虑现在的情况,要求他赶紧离开,荀巨伯坚决不答应,并且一心照顾自己的好友。
最终,敌军攻入城中,看见他悉心照顾自己的好友,深受感动。
敌军说道:“我们不讲道义的人,却攻入了如此重情重义的国家,真是令人惭愧。”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得整个城都因此而获救。
生命中,谁真心实意,谁虚心假意,落难时便可得知。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的,你给予真心,自然会收获真心。你付出多少,自然会收获多少。
想要被爱,首先要先去爱别人;想要得到尊重,首先要先去尊敬他人。
人心都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情。
古语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由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所组成,如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样,需要彼此相依,彼此珍惜。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做人,始终坚信:人心方能换人心,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转身!
关于什么是高贵,最为欣赏的回答,是作家梁晓声的四句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吴小闲讲过一个感人故事。一次,他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便在酒店点了一桌菜。
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
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
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我们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
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寻找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
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不是叫,是请。” 夏老改动一个字,却感动了一幢楼。
真正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装不出来的,这种高贵已经潜移默化地印在了骨子里。
无需提醒的自觉
《人民日报》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跟着华人叔叔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
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华人叔叔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他侄儿说:“这里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事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无论有没有人监督,自己心里都要有一杆称。自觉是无需提醒的,这杆称,就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恪守的行为准则。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这样想的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古代思想家许衡,一次和众人逃难途中,发现一颗梨树,上面结满了果子。
由于长途跋涉,加上天气炎热,大家都纷纷爬上树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纹丝不动。
有人疑惑:“你怎么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这让众人哈哈大笑:“现在时局***,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必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人只有对自己的心和大脑进行约束,才能在追求自由的路上称得上高贵。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有一位老太太,每次扔垃圾都会细心地分好类。将厨房的汤汁都专门用袋子装起来,并用胶布绑扎好。
尤其是碎玻璃片,老太太还会在袋子上写上“危险”的字样,因为她担心会扎了清洁工人的手。
我们总是说要为人善良,其实善良就藏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里。为别人着想,让对方舒服,这就是骨子里真正的高贵。
所谓高贵,与贫富无关,与阶级无关,与外貌无关,与学历无关。
它更多的是谦逊的涵养,低调的态度,真诚地善良,内心的怜悯。
高贵,既是气质,也是格局。愿我们都能成为有修养的人,都能拥有骨子里的高贵!
更新于:4小时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