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神秘的习俗文化 门巴族独特的工艺文化

民族文化

门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不断传承,当地的习俗变得更加的丰富。而在门巴族有一个很神秘的习俗那就是下毒。而下毒在门巴族并不是人人都会的。想知道更多关于门巴族人下毒的内容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也不是全部的族人都会,它仅限与女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它仅限于有某种信仰的女性,但是她们不是对所有外来人都下毒,仅限于一个一定的时间段内才会下毒。门巴人下毒也就是门巴族妇女所下的毒一般都是慢性毒药,被下毒者当时没有感觉,往往在一周或是更长时间之后才会发现,据说有的下毒者对死亡的时间都能确定,没有差错。

也有说,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是门巴族人用来自保的方式。门巴族人历来被人歧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从西藏西部地区等地来到被雪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的墨脱,由为部落之间的战争很多,为了驱除敌人,下毒成为他们的一种自保手段。

传说,被门巴族妇女下毒的人的智慧、美貌和健康等会转移到门巴族妇女身上,那门巴族妇女下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夺福。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她们下毒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他们认为,不仅人是有灵魂的,而且宇宙中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互相关联,又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推测,为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她们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一旦认准一个人,不管等多长时间都可以,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

据门巴族老人讲,以前工布江达县的雪卡村曾处死过一名老妇人,原因是她毒死了当地的宗本(地方行政长官)。尽管这位宗本十分谨慎小心,但在他任期三年后临走的欢送会上,喝了老妇人敬的毒酒而身亡。她等了三年的时间才得手,然而她最终得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死亡。

2.迷信。相传,有些下毒者自称是宁玛派教徒,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这说明下毒者也希望找到一种宗教上的载体。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推算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

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这类下毒者,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门前画有黑蜘蛛),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

3.谋财害命。在很久以前,林芝地区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十分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这种下毒者一般有解药,他们以谋财为主要目的,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

门巴族下毒的习俗的出现不管是为了什么,如果非要说出原因,估计是很难说清楚。可能是门巴族族人自保的方式,也可能是门巴族妇女保护自己的方式。现在,门巴族下毒的习俗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传说,成为了门巴族文化中的已经消失的文化,是当地人开发旅游的一种噱头。

门巴族独特的工艺文化

对于氆氇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同时又具自身特色。门巴族的服饰多采用氆氇为原料。氆氇是藏族制作衣服和坐垫的一种羊毛织品,种类多样,色彩艳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门隅一带男子喜戴一种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蓝色或黑色氆氇作帽顶,下部使用红色氆氇,翻檐处用桔黄色绒布镶边,并留一个缺口,戴帽时把缺口对在右眼上方。桔黄色颜料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草根制作而成。几种颜色鲜明,远远望去十分醒目。

门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氇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于坡大路狭,人们爱穿软底长筒靴,用红、黑两种色的氆氇镶配缝制。墨脱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编的斗笠防日晒雨淋。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织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悬砍刀或叶形小刀。

门隅的妇女也是穿袍服,外面围一块白色氆氇围袍。勒布、邦金一带的妇女,习惯在背上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传说这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来到山南留下的习俗,为了避妖邪,图吉祥。实际上是为了在背筐时保护衣服不被磨损,也有雨披的功效。

妇女颈上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她们穿的内衣叫“不布热”,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称“冬固”,分长短两种,用红、黑两种氆氇做成。有的胸前挂上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佛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做“噶乌”。不论男女,都系一条长2米,宽约0.6米的红氆氇腰带。

墨脱一带由于气候温暖,妇女都喜欢穿色白质薄的小上衣或无袖无领的褂子,下着花色裙子,配上项链、耳环,显得格外潇洒俊俏。

更新于:1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