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颇族文化里,舞蹈是一门别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景颇族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在一起舞蹈的时候也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景颇族舞蹈都有些什么形式。
景颇族的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历史悠久而又别具丰采。就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欢庆自娱性舞蹈,如“目脑纵歌”、“整歌”、“叮歌”。祭把丧葬舞有“格本歌”、“恩港斋”、“金寨寨”。表演性舞蹈有“刀舞”。有些景颇族民间舞含双重性,自娱性,表演性兼而有之。
目瑙纵歌:意思是大伙唱歌跳舞,是集宗教祭祀、歌舞为一体的大型集体歌舞。舞场通常选在大而平的草坪上,四周用篱笆围成圆形,东西南北各留一门为出入口,舞场中央要竖起高大的“目瑙示栋”牌坊,上绘各种图案及舞蹈路线图。舞蹈开始前先举行仪式,鸣枪放炮。以走舞为主,并由领舞带领舞队按特定的路线图旋进旋出,舞时既唱也跳。
龙洞歌:“龙洞歌”系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大山语称“恩奇恩康”,译成汉语即“长矛舞”,是景颇族白天跳的丧葬舞蹈,一般长者死后跳。舞蹈时间限定于早晨和傍晚两个时段,主舞者为三个成年男性,手持长矛、小铓先在死者家室内起舞,同时室外场院则由一人带领群众跳“目瑙舞”,三位主舞者由室内跳到室外与众人相会共舞。舞风古朴,神秘气氛甚浓。
恩港斋:系景颇族大山语,载瓦语称“歇糯”,译成汉语为“盾牌舞”,是景颇族传统丧葬舞蹈之一,有威望的老人死后跳。跳舞人数4人,舞者一律左手持盾牌,右手握一把长刀,4人对舞。先于死者家室内起舞,从房内一直跳到场院,不断挥舞长刀左劈右砍,意为替亡魂撵鬼开路,每舞上一段时间,要放一阵火药枪,以助声势。
金斋斋:“金斋斋”系景颇语,是景颇族最高规格的丧葬舞蹈,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高寿老人正常病故后,方为其跳“金斋斋”。该舞只在丧事最后一天跳,参舞人数二人或八人不等。舞者全身赤裸,仅用野藤树叶围系于腰部,头戴面具,身体及四肢的裸露部位均用黑、白涂料绘满花纹,装扮成雌雄二性,舞时双手持一木棍,也有的持铁质或木质长矛,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
刀舞:景颇族民间舞蹈。有“拳嘎”和“摆拳嘎”两类,“拳嘎”重于武术形式,步伐稳健扎实,舞姿低矮,劈砍有力,进退攻防均有很强的实战性。“摆拳嘎”意为刀花,舞步较“拳嘎”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多腕花,注重表演情感的搭配,动作流畅优美,情趣欢快。有单人单刀、单人双刀、集体刀舞等多种形式。
景颇族民间舞蹈在经历很长的原始时期后,随着景颇族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下,相应的也有所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演变多侧重于内容方面,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格本歌、整歌中的农业生产和建房内容,反映的是景颇族社会进入初期农业社会的生产情况。
景颇族对外来文化既善于吸收也善于消化,南迁之后和当地的傣族、傈僳族、汉族等接触,他们不断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以丰富自己的民间舞蹈。整歌就是吸收借鉴了傣族的象脚鼓,而溶合到本民族舞蹈中,创造出景颇族风格特色的“象脚鼓舞”。叮歌则是吸收了傈僳族的“弦子舞”,融合景颇族自己的内容而形成的。
景颇族最盛大的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素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誉,盛会上,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景颇族人举办目瑙纵歌节的时候,如今它已成为景颇人民欢庆丰收的歌舞娱乐的民俗节日。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目瑙纵歌原是为祭祀景颇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动,节日开始时,三山五岭的景颇族群众都相聚在一起纵情歌舞,人少则上千,多时过万,故又称为万人之舞。
“目瑙纵歌”包括多种异彩纷呈的舞蹈形式,舞队排列成阵,舞步豪放有序,节奏激昂明快,表现出景颇群舞的高度水平。各种名目繁多的“目瑙纵歌”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而且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文化艺术特点,是我国文化艺术园地里一朵美不胜收的奇葩。
目瑙纵歌盛会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有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说的是在远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原来是不会跳“目瑙”的,这个舞蹈,当时只有天上的太阳神“木代”才会跳。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9个太阳,不分昼夜的烧烤着大地,大地上河水被晒干,石头被晒炸,人类和各种鸟兽都面临死亡的绝境,就聚集在一起共商对策,最后公推百鸟到太阳宫去求太阳神。于是百鸟带上金银财宝,飞到太阳宫,去请求太阳神每天只出一个太阳,并分出昼夜来。
肩负拯救大地上的人类和生灵重任的百鸟,有幸参加了太阳宫里太阳神举行的“目瑙”,并以优美的舞姿和歌喉博得了太阳神的欢心,于是太阳神欣然答应了百鸟的请求,将9个太阳减去8个,只剩下如今的一个。
百鸟圆满完成了人类的嘱托,开心地返回大地时,见到一棵黄果树上结满了香甜的黄果,一时高兴的百鸟,便仿照太阳神的子女,在吃果子之前,聚集在一起推选孔雀做“瑙双(即:领跳者)”,在黄果树上欢快地跳起了“乌目瑙(即:鸟目瑙)。”
景颇族中神通广大的闯世英雄宁贯娃,被百鸟那欢快的舞蹈场面所吸引,便情不自禁地摹仿百鸟欢跳起来。不久,宁贯娃在木折省腊崩(景颇族的发祥地)日月祖宗山脚下,用手指划出平坦宽阔的“祥信央坝”作为目瑙纵歌舞场,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从此,“目瑙纵歌”活动便广泛在景颇族地区流传开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瑙纵歌节已成为景颇人民欢庆丰收的歌舞娱乐的民俗节日。1983年,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会讨论通过,确立目瑙纵歌节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十六日。
目瑙纵歌节集景颇族文化为一体,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地展现出景颇族的传统文化,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20日,“目瑙纵歌”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新于:3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