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时辰的历史渊源
十二时辰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被使用。汉代时,十二时辰被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同时,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从此十二时辰制得以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在古代,十二时辰不仅用于计时,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古人根据十二时辰来安排日常的生产活动、饮食起居等。每个时辰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了起居作息的道理。例如,子时被称为夜半,意为孕育,此时天空黑得纯粹,老鼠开始活动;丑时为鸡鸣,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牛正在咀嚼青草。
总之,十二时辰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传承,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子时:夜半与新的开始
(一)子时的时间界定
子时,即前夜 23 时到本日凌晨 1 时,这个时间段又分为夜子时(23~24 时)和早子时(0~1 时)。子时作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在古代计时中,每一时辰相当于两小时,子时处于一天的交替之际,是由天黑转为天亮的过渡阶段。
(二)子时的文化内涵
子时在诗词中常常被赋予独特的意境。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出子时的寂静与清冷。此时,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诗人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夜半的钟声更是增添了一份空灵与悠远。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子时至关重要。子时是一天中最黑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刻。这段时间胆经当令,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有胆量。因此,子时宜入睡保养身体,不要熬夜,不要吃夜宵,按时上床睡觉。此时睡觉最容易入睡,睡眠质量最好,第二天醒来后头脑会觉得很清醒。
据《黄帝内经》记载,“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子时为阴气最重的时刻,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阴主静,阳主动,人体此刻最需安静,安然入睡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如果在这个时候熬夜,就会将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消耗掉,对人体极为不利。
子时就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一天就是一个小四季,子时就相当于四季中的“冬至日”。冬至一阳生,人体应收藏起来,顺应四时的变化,才能天人合一,健康长寿。准确地说,应该在 23 点进入熟睡状态,根据个人的入睡情况,酌情选择上床时间。总之,要在子时让身体进入相对沉睡的状态,与自然界秋收、冬藏的规律相适应。
三、丑时:鸡鸣与养肝之时
(一)丑时的时间范围
丑时是凌晨 1 点到 3 点,在这个时间段,肝经当令。
(二)丑时的养生意义
丑时是养肝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在丑时,人体应处于熟睡状态,这样才能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未入睡或者熬夜,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容易引发各种肝病。
据统计,在欧洲平均每 4 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患者,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往往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身体虚弱,病毒进入细胞导致。长期丑时未入睡者,容易出现面色青灰等症状。
丑时肝经最忙,阳气生发,肝血回流,肝脏要淘汰废旧的血液,制造并储存新鲜的血液。如果此时还在熬夜喝酒,肝血不能及时回流,肝脏不能发挥造血功能,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毛病。比如那些看上去面色青黑的人,就可能是熬夜所致。从面部也可以看出肝脏健康与否,中医认为,肝对应的颜色为青,若发现他人脸色发青,这个人的肝脏可能不健康。另外,如果额头总是有长不完的痘痘,也可能是在提醒要养肝了。
肝与我们的情志关系密切,俗话说“怒伤肝”,长期心情不好、脾气暴躁的人,肝往往也不健康。这种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过旺,引发身体一系列症状,包括影响女性月经,导致月经紊乱,脸上长痘(特别是左脸),甚至引起不孕、脑出血等病症。
想要养好肝,在肝经当令时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不要再熬夜、喝酒。在中医看来“人卧则血归于肝。”在丑时入睡的话,肝脏就能很好地发挥储血功能。可能有些人觉得经常熬夜晚睡也没得什么肝病,但很多疾病都是慢慢积累出现的。体质不同的人熬夜后反应不同,体质差的人熬夜后第二天就能看出来,体质好一点的人可能看不出差别,但这种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肝脏不好也会影响到其他脏器,表现为其他脏器问题。与其选择熬夜晚睡,不如早睡早起,早睡后早上 5 点就可以起床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会更高。
此外,控制情绪对养肝也很重要。日常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遇到事情要静心,心平气和。可以多吃绿色食物,青色入肝经,养肝可以吃菠菜、西兰花、青苹果等绿色食物。感到紧张、焦虑时可以看看户外的绿色风景,办公族可以在桌面上摆放一盆绿色的植物。同时,要多喝水,少抽烟喝酒,加快肝脏代谢,排除毒素。
四、寅时:平旦与肺气充盈
(一)寅时的具体时刻
寅时,即凌晨 3 点到 5 点,这个时段处于夜与日交替之际。此时,太阳即将升起,天地间的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
(二)寅时的身体状态
寅时肺经当令,此时肺经最为活跃,肺经开始运转,分配气血,排出毒素。中医认为“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对健康的人来说,这时应该是熟睡状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生命由静而动的转化过程,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气血能量物质。这个时辰心肺功能负担最重,对于危重病人最容易引起心肺功能衰弱,也是病人多死于这个时辰的原因。
肺经排毒时间在凌晨 3 - 5 点,肺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排毒。外感寒湿或者热燥能转化成“寒毒”“湿毒”、“热毒”、“燥毒”,而肺经则是通过肺部的心肺运动进行气血运行,排出体内的淤血之毒。所以平常肺部有问题的人常会在凌晨 3 - 5 点醒来或咳嗽,这是因为肺气不足或气血亏虚引起的排毒不畅。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这个时辰的睡眠有利于生长素、退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如果在寅时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熬夜、应酬、娱乐等,就会影响肺经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重新分配和身体的正常代谢。
平时养生要保证肺脏在寅时正常执行宣发肃降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熟睡。当人体处于熟睡状态,精神相对放松,其他脏器也都进入“休眠”,肺脏才能不受打扰地专心工作。因此,应避免熬夜劳累或者半夜笙歌的生活方式,对于夜尿频多者,晚餐后可以用益智仁、酸枣仁、淫羊藿各 5 克煎水代茶饮用,有补肾缩尿、安神助眠的功效。二是寒温适宜。寅时阴寒较盛,且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气血流通相对缓慢,身体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寒邪入侵。一旦气血外行防御对抗,则影响肺脏对内“做功”,不利于宣发、肃降。因此睡眠环境要寒温适宜,防止寒邪侵袭,暑天睡眠最好盖层薄被。气虚易感之人,平时多按摩风池穴、风府穴,按摩方式以拇指轻轻揉按 2 - 3 分钟即可,每日按摩 1 - 2 次。
寅时也是肺重新调整的时间,肺部会把一天当中吸进来的雾霾、不干净的杂物排出去,甚至平时咳嗽的人,会在此时就会加重,因为这个时候是肺自我调节的过程。人每天的呼吸会将大约 1000 升的空气送人肺中,空气中的许多杂质、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到肺部。尤其是当前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肺吸进的毒素越来越多,如果保证不了肺的正常工作,身体缺氧那么会导致人整体健康的下降,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器官的减弱接踵而至,所以我们在寅时的休息就要更加注意,好好睡觉,积极地援助肺进行排毒,身体才会更健康。
另外,人体工程学要提醒大家,人在寅时起床是血液氧含量不足、身体虚弱的信号,很多老年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实际上是气血不足,血液氧含量低的兆头。在寅时身体健康的人都应该在熟睡的状态,肺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这个时间经常醒来人身体一定虚弱,如果醒来是头晕眼花、满头大汗的话,那就要更加小心留意身体的变化和肺部的健康了。
五、卯时:日出与活力清晨
(一)卯时的时间节点
卯时,即早晨 5 点到 7 点。此时,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古人“日出而作”,在这个时辰,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古代朝廷在卯时要点卯报到,开始办公事。
(二)卯时的生活习惯
卯时宜披衣起床,养成晨起排便的良好习惯。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需要在这个时候将新陈代谢的废物排泄出去。起床后喝杯温开水,能清肠胃,排毒素。因为此时大肠经当令,大肠蠕动排毒糟粕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就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是完全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与营养而排出糟粕的过程。
卯时也是大肠排毒的最佳时间,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让体内阳气更好地生发。为了促进大肠蠕动,可以多按揉穴位点,比如“商阳”穴。平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养大肠,比如刮痧。对于容易出现腹胀、排便不畅的人群,卯时起床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100 毫升~200 毫升),还可在每天起床后揉按脐周 1 次。具体操作:自然呼吸,双手手掌交叠放于肚脐上(掌心向着脐部),以顺时针方向由脐中开始,逐渐向外划圈旋转按摩 18 次,再逆时针方向逐渐向脐中划圈旋转按摩 18 次。
从养生角度来看,春天锻炼,卯时最佳。江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王茂弘表示,春天阳气生发,气候温暖,正是锻炼的最佳季节。而早上 6~7 点(古人将一天划为 12 时辰,此时为卯时,即 5~7 点时间范围内),能顺应自然界规律,让体内阳气更好地生发,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户外运动可选择踏青、散步、慢跑、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项目,也可打太极拳、做五禽戏、练八段锦,身心双修。
此外,卯时出生的宝宝五行属木,五行缺火,但具体缺火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生辰八字。卯时出生的宝宝性格平易近人,随和好相处,人缘特别好。他们适合从事机械、演戏、文学、美术、宗教家、职员方面的职业。卯时出生的宝宝要特别注意二便通的问题,多喝水勤运动多留心。
六、辰时:食时与胃经当令
(一)辰时的时段
辰时是指早晨 7 点到 9 点。古人将这个时段称为“食时”,此时正是人们享用早餐的最佳时间。
(二)辰时的重要性
辰时胃经当令,人体气血汇聚到胃腑。在这个时段,胃的消化功能最为活跃,吃早餐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早餐应营养充足、全面,包含谷肉蔬果等,以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分、糖类、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补充。
辰时自然界阳气浸润,人体内阳气也充实胃腑。此时进食早餐,食物在胃中阳气的蒸化和胃的不断蠕动下,逐渐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因此,早餐食物应以温为主,保护胃中阳气非常重要。例如,面包、牛奶、果汁等凉食可适当加温后再吃,蔬果建议最后吃,且比例宜少。平素胃寒者,早餐前可用生姜 10 克、白术 10 克、大枣 6 枚,煮水代茶喝,或兑入牛奶饮用,有温阳益胃、祛湿助运的效果。
中医认为,胃腑为空腔脏器,其性是以降为顺。为了让食物更好地在胃里被吸收,需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现代研究也证明,细嚼慢咽能促进胃液分泌,将食物磨得更细,便于消化吸收并减轻胃肠负担。一般认为早餐不要少于 15 分钟,老年人每口食物最好嚼 20 - 50 次,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食物消化。
如果在辰时不吃早餐,胃就会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而过于燥热的食物亦会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所以,辰时一定要吃早餐,且要吃温热的食物。早餐宜食五谷类主食,不宜荤腥。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 30 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早餐可以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粥、热豆花、热豆浆和芝麻糊等,再配着少量蔬菜、面包、水果等。
辰时也是养胃气的重要时段。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此时阳气浸润,万物生命活动活跃起来。养成辰时良好的进食习惯,对机体保持充沛精力十分重要。吃好早餐,能为身体整个上午甚至一整天的体力和精力提供保障。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膝盖疼、脚面疼等都可能是胃经的问题。胃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容纳、消化食物,使之转换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道家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辰时养生,要吃早饭,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头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按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如果觉得自己的脾胃很虚,可以去医院做针灸,穴位叫做足三里。
七、巳时:隅中与脾经活跃
(一)巳时的时间区间
巳时是上午 9 点到 11 点,此时临近中午,人们精神饱满地进入一天的工作。古人认为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因而也称为“巳时”。
(二)巳时的身体反应
巳时脾经当令,脾主运化,早上吃的食物在这个时候开始消化。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可见脾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脾就像人体的“物流中心”,负责将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和津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和器官。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许多消化系统疾病,还可能引发其他慢性病。
据统计,现代人中约有 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问题。这与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
在巳时,我们应该适当活动一下身子,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比如老年人可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上班族每坐 30 分钟后最好站起来伸伸懒腰、摇摆一下肢体。“大趾抓地”也是一个刺激脾经的好方法,平时可以多做,使脾气健旺。
久坐不动会抑制脾的运化功能,不能很好地运化和传输精华至全身,肌肉缺乏充养而萎缩或者无法发挥正常机能。长期久坐还可能导致肥胖、颈椎病、腰椎病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补益脾气。素体脾气亏虚之人,常伴随神疲乏力、身体困重、纳食不香、餐后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对于饥饱无度所伤者,可搭配白术、鸡内金、山楂等制成膳食,以健脾消滞;对于嗜食生冷所伤者,可在饮食中搭配红参、益智仁、生姜,以散寒助运;对于思虑劳伤所致者,可搭配黄芪、桂圆肉、龙骨等,以补气养神。
巳时是我们一天中的第一个黄金时刻,工作效率最高。所以,我们要保持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做最重要的事,同时也要注意保养脾脏,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午时:日中与心经修养
(一)午时的时刻特点
午时,即上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此时太阳运行到中天,自然界阳气达到顶点。在这个时段,天地间阳气最盛,阴气初生渐侵,正是天地阴阳气交汇之时。
(二)午时的生活建议
午时宜小睡片刻,这对养心大有益处。中医认为,午时心经当令,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又主神明。此时小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养护心血管,预防心脏病,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据调查,许多老寿星都有保持午后小睡的养生经验。午睡时间以 30 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 1 小时,最好能躺下来,不要趴着睡。
除了午睡,午时的饮食也需要注意。午餐应偏素不过饱,3 份蔬菜、1 份肉类、1 份主食、少量水果或清汤即可。蔬菜宜选择不同颜色的高纤维蔬菜,如青菜、茄子、胡萝卜、菠菜、芹菜、青椒等;肉类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鸡胸肉为首选,其次是虾肉、猪牛瘦肉等;主食最好以米、面食为主;水果或汤水则以滋润口咽为目的,少量进食就行了。午餐要慢嚼细咽,避免过饱,否则容易出现气血停留脾脏胃腑而减弱心脏功能,也可能因为胃脘痞满、中焦失调而影响体内阴阳气机交汇。
若午间睡不着,较为兴奋,可以按摩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2 分钟,以安定心神、舒缓情绪。
九、未时:日昳与小肠排毒
(一)未时的时间范围
未时,即下午 13 点到 15 点。此时太阳已过中天,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
(二)未时的养生要点
未时小肠经当令,是小肠功能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宜多喝水、喝茶,有利于小肠排毒降火。小肠位于腹中,是一个长管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接受从胃传导下来的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将食物残渣下传于大肠,将部分废水下传于膀胱,协助机体“排毒”。
在未时养生,午餐是关键。午餐要吃好,小肠得到足够的营养补给,气血才会充足,加强与心经的沟通联系,心脏的供血能力也就越强。气血畅通,人就精神百倍。长期不注意午餐营养,小肠经的气血不足,就容易造成体质下降,各类疾病就容易找上门来。同时避免吃得过饱,否则整个下午都会觉得没有精神。据统计,有 70%左右的人因为午餐不合理而出现下午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养好肠道,解决便秘也很重要。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长期便秘必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如反复感冒、容易腹泻、自觉劳累且休息不缓解等现象都是免疫力弱的表现,都有可能是便秘导致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要讲究卫生,少食刺激性食物,吃饭时细嚼慢咽;适量多饮水,每天晨起空腹 1 杯水;多进行腹肌锻炼,增强腹肌的力量和提高肠蠕动的能力。
未时养生,勿忘保暖护肩。小肠经走行路线绕肩胛,如有肩部冷痛、活动受限或肩部怕风等症,可以选择艾灸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肩部锻炼,以温通经脉、舒筋活络。
还可以通过穴位养生来保养小肠。比如揉腹部,起床小便后喝一杯温开水或蜂蜜水,站立,放松身体,保持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掌相叠,沿顺时针方向从下腹部按摩至右季肋部,再推向左季肋部,再推向左下腹。这样反复按摩 30 - 50 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还有养老穴,用手拇指指端按、揉、搓 3 - 5 分钟,每日 1 - 2 次。时间最好在下午 1:00 - 3:00,此时小肠经气血最旺,按揉效果最好。
此外,未时人体常常出现口干的症状,尤其在午睡后。这是因为小肠“泌别清浊”时,水谷的精微部分经小肠吸收后转输身体各处,糟粕部分下注大肠,部分水液泌入膀胱,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这些均需要消耗津液。这时,适当喝杯温水可以补充水液,维持体内气血平和。对于平素心火偏旺的人群(如伴心烦、口疮、失眠症状者),可在未时用莲子心 5 克、灯心草 1 扎、生地 15 克,煮水代茶饮,能清热泻火、养阴生津。
未时,人体气机由外张转为内收。这时起居应以静养为主,使体内阴阳顺利交汇,而不宜剧烈运动干扰气血,影响气机平衡,更不宜大量出汗,耗损阳气阴津。有些朋友常常“漏汗”不止,可能跟体内阳气亏虚有关,可以将等量肉桂、吴茱萸打粉,调生姜汁,外敷在关元穴(身体前正中线,脐下 4 横指处即为此穴)、中脘穴(身体前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每次 10 - 15 分钟。
十、申时:晡时与运动时刻
(一)申时的具体时间
申时,即下午 15 点到 17 点。在古代,“晡时”是人们第二顿饭的进餐时间。据史料记载,猴子喜欢在这个时候啼叫,故也称为“申时”。
(二)申时的身体活动
申时膀胱经当令,“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此时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体内津液循环,激发身体的阳气,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新陈代谢。中医理论认为,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中阳气最旺盛的经脉之一,它主要循行人体的后背和腿后侧,包括脊柱、腰背部、臀部、腘窝等部位。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后侧是最好的膀胱经锻炼法,最有利于排出体内湿毒。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如弓步腰屈伸、原地高踏步、踢臀跳等运动。以弓步腰屈伸为例,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腰用力缓慢带动身体前屈后伸,帮助激活腰部肌肉功能。原地高踏步,双手双脚同时开始运动,腿部尽量上抬,手臂大幅度摆动,有效刺激臀部、小腿肌肉以及手脚协调能力。踢臀跳则是缓慢提膝,转膝、快速用脚后跟侧踹腿,感觉力达脊柱,松动脊柱小关节。
根据运动训练原理,做好热身活动后,将以上三个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12 分钟,就能达到激活腰部、臀部肌肉的功能,同时起到舒筋活骨、缓解酸痛的效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申时人体的体温较高,关节灵活性较好,肌肉的柔韧性和弹性也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而且,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已经较为舒展,此时跑步更容易进入状态,也能更好地发挥运动效果。
申时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有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改善夜间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无论何时运动,都要做好热身和拉伸,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十一、酉时:日入与肾经养精
(一)酉时的时段特点
酉时,即下午 17 点到 19 点。此时太阳西下,标志着白天进入黑夜,古人在这个时候停止劳作,回家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古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是留给我们的智慧。
(二)酉时的注意事项
酉时肾经当令,肾在此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宜放松身心,忌大量喝水和剧烈运动。
在酉时,肾经的功能最为活跃,它负责贮藏人体的精气。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以及水液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酉时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其肾脏的负担会明显加重,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而大量喝水则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贮藏精华功能。
酉时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避免剧烈运动。酉时阴气转盛,凉意暗潜,此时宜静不宜动。若剧烈运动,人体气血分布于四肢肌肉,不利肾纳气藏精,而且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体,引起外感或关节、肌肉疼痛等问题。运动宜以太极拳、八段锦、散步这些静态形式为主,当运动到背部有温热感、微有汗出时即可。对于平时易出汗或常有掌心汗者,除了添衣防寒,也可以用砂仁 3 克、肉桂 1 克、糯稻根 10 克,焗服,有纳气归肾、收敛止汗的功效。
其次,避免进食太饱。中医认为,肾脏在人体的饮食消化活动中非常重要,无论脾胃的消磨运化活动,还是小肠的泌别清浊或大肠的传导活动,皆需要依赖肾脏的蒸腾气化作用。在酉时,人体的气机与精气呈蛰伏趋势,故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过度耗损肾气,影响肾脏封藏精气。民间所言,“晚餐吃得像乞丐”生动体现了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可用“一少二素三慢”来概括。晚餐饮食 7 - 8 成饱,进食量以可以维持到第二天早上没有明显的饥饿感为标准,为一少;尽量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谷类、蔬菜、豆类为主,避免进食脂肪类食物或动物内脏,为二素;细嚼慢咽,尤其根茎、瓜类、豆类必须嚼至糊状感才吞下去,为三慢。
最后,避免不良情绪波动。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体内气机和脏腑机能有着密切联系。《素问·九气论》就提到不同情绪对体内气机活动的影响,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灵枢·本神》也提到,比较剧烈的情绪反应,如怒、恐会引起肾脏封藏功能失调。因此,在酉时肾经当令之时,尤其应该避免不良情绪波动,以免影响体内纳气藏精活动。对于情绪自控能力较差者,平时可以艾灸太溪穴以起到调神定志的功效。《会元针灸学》认为:太溪穴对于情志失调者,能“养其大志”,也能调节肾经肾气。此外,长期情志失调引起的筋骨酸软无力、容易遗精者,可以用合欢皮 10 克、杜仲 5 克、益智仁 5 克、黄柏 3 克,煎水代茶喝,此方有补肾、安神、祛湿、涩精之效。
十二、戌时:黄昏与心包护心
(一)戌时的时间节点
戌时,即晚上 19 点到 21 点。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十二时辰中,戌时又被称为日夕、日暮、日晚等。在古代,这个时间段狗开始守门口。
(二)戌时的适宜活动
戌时宜保持心情舒畅,可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看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让思绪飞扬,忘却一天的疲惫。听音乐也能舒缓情绪,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或宁静、或欢快、或激昂,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合适的音乐,让身心得到放松。
练太极也是戌时适宜的活动之一。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动作缓慢而流畅。在戌时练习太极,能够帮助人们调整呼吸,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同时,太极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戌时还可以进行绘画创作。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绘画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享受创作的乐趣。
戌时也是心包经当令的时间。中医认为,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在这个时间段,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接口,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此时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然后安眠,有助于养护心脏。
可以做一些轻微的伸展运动,如转动颈部、伸展手臂、扭动腰部等。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感。同时,要避免令人兴奋的狂欢活动或应酬活动,以及让人兴奋不已的电视节目,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总之,戌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为良好的睡眠做好准备。
十三、亥时:人定与三焦通脉
(一)亥时的时刻范围
亥时,即晚上 21 点到 23 点。这个时段是一昼夜中的最后一个时辰,《说文解字注》把“亥”注为“荄”,有“微阳从地中起接盛阴”的意味,意味着自然界阴气逐渐达到最甚,然后阳气升发,新的一天又将展开。
(二)亥时的养生建议
亥时正值三焦经当令,三焦有分配人体元气,疏通体内水道的作用。此时如果人得以休整,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所以,亥时宜睡眠,让身体百脉得到最好的休息,这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美容养颜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亥时三焦经活跃,一方面将元气输布到全身的五脏六腑,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另一方面,疏通体内水道,将体内废物、毒素“清扫”到各个排泄器官,以方便这些排泄器官把废物、毒素排出体外。如果在亥时没有进入睡眠状态,甚至处于精神亢奋或者还打着“疲劳战”,不但容易引起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退,也会影响三焦经气主持气机和通调水道的作用,导致形成痰饮、湿浊、水肿等病理产物,影响健康。
为了更好地在亥时养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避风寒。亥时已是深夜,此时大自然阴盛阳弱,寒气容易侵袭人体。由于三焦经主要作用于体内胸腹脏器,对体表的皮毛和腠理的温煦、固护作用不足,此时稍不注意容易感受寒邪,引起感冒、过敏性鼻炎、关节病、甚至胃肠疾病等。因此,亥时要注意衣着保暖,而且不宜大开门窗,夏日夜间空调也应设置至适宜温度,不能一味追求凉爽。对于一些正气不足或者体质偏寒的朋友,除了此时做好避寒保暖,平时可以定期艾灸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阳池穴有调理三焦、沟通表里,生发阳气、温暖全身的重要作用。阳池穴位于手腕的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的凹陷处,每次用艾条悬灸 5 - 10 分钟,每周 2 - 3 次,4 周为 1 疗程。
其次,慎夜宵。传统中医认为,食物入胃,需要在脾、肝、肺等内脏经气辅助下才能很好地吸收运化,并及时将渣滓排泄。亥时天地俱静,人体五脏经气不活跃,故不宜进食夜宵,以免破坏五脏的工作规律,也影响三焦经调气和疏通的作用。此外,中医认为,水的属性偏阴寒,过量饮水可耗损体内阳气,故亥时也不宜过量饮水,建议在 200ml 以内为宜,若有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也建议调整为亥时之前喝。有些朋友平素胃肠功能较弱,虽然没有进食夜宵,但到了睡前还是觉得胃部饱胀感,这时可以捏按足三里穴进行调节。《灵枢》有“邪在脾胃……皆调于足三里”的说法,说明本穴有促进胃肠功能的功效。足三里在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可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按揉 3 - 5 分钟,至穴位有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每日睡前揉按 1 次。
最后,忌熬夜。亥时又称“人定”,表示到了人们安定睡眠的时候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人体内三焦经在为一天的生理活动做一个收尾,进行气血分配和清除废物、毒素。故此时处于安静睡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参考南宋蔡元定《睡诀铭》中提出的“先睡心,后睡眼”理论,也就是睡觉之前空出半小时,放松身体,摈弃杂念,使内心清静,如佛家所讲“心无挂碍”。然后上床闭眼酝酿,以等候倦意袭来,顺利进入梦乡。很多朋友喜欢躺在床上刷手机直到睡着,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消耗太多时间了,而且手机蓝光会抑制体内褪黑素分泌,也影响睡眠质量。
总之,亥时是一天中重要的养生时刻,我们应遵循养生建议,让身体在这个时段得到充分的休息,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十四、十二时辰的智慧启示
十二时辰,犹如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生活指南,蕴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无尽智慧。它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指引着我们在纷繁的现代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从子时的宁静入睡,到丑时的养肝之重;从寅时的肺气充盈,到卯时的活力清晨;从辰时的胃经当令,到巳时的脾经活跃;从午时的心经修养,到未时的小肠排毒;从申时的运动时刻,到酉时的肾经养精;从戌时的心包护心,再到亥时的三焦通脉。每一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提醒着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奏,合理安排生活。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顺天时而动,才能与天地和谐共生。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碌于快节奏的生活,忽略了自然的规律。然而,十二时辰的智慧启示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倾听身体的声音,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该运动时运动,该放松时放松。
十二时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每一个时辰都是生命中的一刻,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晚的宁静星空,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让生命在每一个时辰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同时,十二时辰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身体是***的本钱,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应该根据十二时辰的养生要点,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和运动,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让心灵在每一个时辰都充满阳光。
总之,十二时辰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启示,引导我们顺天时而动,过好当下生活。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拾古人的智慧,遵循自然的规律,珍惜当下的生活,关注身心健康,让生命在每一个时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更新于:2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