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数学很大的不同
昨天的推荐、阅读明显低于往天正常的数量,自己也看了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两个问题,一、数学有点提高难度了;二、用吃馒头描述五行的数量变化的原理,这可能让人不太容易接受了。而数量化是国际趋势,把这个模型程序化的基础前提,就是建立能够解读原理的拟合数学模型。
这种文章,本来就是很小众的,忙于生计的人们,谁有空静下心来研究古代的数理文化这种东西。都当过去式了。由于这些东西的晦涩难懂,看懂真不是几天的事情,穷经白首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且看懂了有什么用呢?当饭吃吗?这实际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假如我告诉你当饭吃,你也不信的。直到有一天吃了亏,碰巧想起古文来,你会发现,这事古人都告诉你了,可是你就是没听,也没看,白白地多吃了一亏罢了。
西方的文化有点速食快餐的意味,几分钟告诉你一个结果。不管对错,先给你忽悠出结果来了。
这对数学是个好事,因为过程的计算、证明被简化,这是进步的;而对于人文,这种简化就存在着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不合时宜,不切实际,不尊重现实,主观臆想。。。。。。等等罄竹难书的问题了。
例如想学国学的,你可以试探着搞点东西,用《老子》《庄子》《心学》解释西方近代的唯心哲学,你会发现,西方唯心哲学的基础居然全在这三本书里,换种方式表达了而已。而且,废话太多,思想偏颇,缺乏社会性,幻想着以个人能力改变地球,改变世界。一大碗西式鸡汤,实际不如老子的一句话,老子的那全是干货。
人文和数学并不同!而且是很大的不同!
需要学到老的是人文;而数学,智商高的,研究生毕业已经学到顶尖上了,也就那么点东西,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研究了。
现代的西式考古方式对民间文化带来的冲击
有些人很在意老子的原版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的好奇心使然。
就象现代的连续剧,实际不过就是满足人们原始的偷窥欲望罢了。别人家的事,你知道吗?连续剧告诉你了,有图有真相的,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罢了。《三国演义》也是文学作品,问题是还有几人在意《三国志》说了点什么。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是曹雪芹说的。
实际上,《老子》的原文到底什么样,这事重要吗?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后世的2000多年的修修改改,能改的,有资格改的,大多数是浸淫在经典中的高手,也是有大智慧的一帮人。他们改,自然有他们的想法。最后留下来的,也是大家认为的《老子》了。这是文化意义的。
儒教明显将《老子》去火气化,废了黄老之学,而类庄子化。就像通常被引用的上善若水,后面还有几句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传统的版本。出土的版本中这句是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另外,什么无为了,这出土版本中就不存在这词,当然也许是缺失了。一字之差,一词之差,语义、语境就可以全部改变的。可是后人既然不断修改完善了,而且这么改又普遍接受了。儒释道基于此形成了高层次的文化一统了。再高调折腾这些文化的东西,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儒释道在历史上的争斗,谁也不愿意提起的。
现代西式的考古,有时候帮了倒忙。平静湖面,扔下去的是一颗炸弹,水花四溅很好看,但是,把个民间的传统文化也砸的磕磕绊绊了。疑古、反古之风愈演愈烈,这就有个问题了,古人全都错了吗?而且一错错了2000多年吗?
儒教构建的曾经达到一种相对大同的平衡的文化基础需要重新达到一种平衡了,儒教虚构的历史框架的细节被以论据的方式被逐一的击倒,那么论点还成立吗?西方人近100年“发明”的这个西式的考古的词和行当,从文化角度而论,是别有用心的。
100年前,我们自己把儒教打倒,留下了古代的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现在的考古的目标,一部分剑指儒学。而如果没有了儒学的传统文化,这民间的传统文化的缺失的就不是一个角的问题了。民间的传统文化的平衡也就被彻底打破了。
儒家用了2000年构筑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文化基础正在被减弱,人之初的不善、人性恶论等,正在分一杯羹。《鬼谷子》《孙子兵法》《厚黑学》《竹书纪年》,这些东西在文化层面中沉渣泛起。而西式宗教是基于人生来就是偿还罪孽的这个文化基础。人文基础现在出现百家争鸣了,这事原本在历史上被儒教压制住了。
借机挤进来的西方人文文化
西方的文化也就借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怀疑,挤了进来。有好的,当然也有垃圾。
文化之中,有很大一个层面是民间的流行。你说没鬼,他就认为有鬼,这原本并不是事情,前提是只要鬼不闹事情就行了。也就是神仙鬼怪、前世来生、浩渺渊源、未来归宿,这些唯心的问题,在民间依然是要有个说法的。这些东西能有证据吗?不可能有。所以就是谁能忽悠,谁就占便宜的事情。
古代的宗教、玄学、迷信重点就是搞这个范畴的内容,而这个范畴,随着科学的进步,正在缩小而已,而不是变的没有了。
古人说的气,描述的就是西方现代的弦的性质;太极画的鱼眼,就是现代西方说的黑洞、虫洞、白洞;周易图表能摆上基本粒子图表;分形和迭代就是古人说的循环中的部分内容;物理最常使用的sin波,就是太极的分界线罢了;引力就是太极考虑的两个力的平衡因素,因此要想相对的稳定,引力必须伴随离心力存在,或者说伴随角速度存在。。。。。。
对于这些无法获得证据的东西,西方的现代顶尖的一些数学、物理到底在研究什么?玄学、形而上学还是物理呢?
孔子当年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敬鬼神而远之。”这一下子解决了一半的的虚拟世界的问题。当时是精英文化主导的情况,让民间都懂之乎者也,这事不可能。既然鬼能吓人,神仙能劝人向好、向善,这事留着也无妨。孔子的这个思路,影响深远。中国人临时、临事抱佛脚的信宗教态度,受孔子影响较大。
现代普及教育了,笃信鬼神的人少了一些,但是文化性的信鬼神的,依然影响民间的文化层面。宗教文化依然影响着民间的文化底蕴。西方也是如此。
儒教的兴衰,在历史上的这个方面,起到了对唯心文化的压制作用。儒教被批判以后,这种民间的文化压制变的模糊,东西方的唯心自然就抢着来填补这个民间的文化真空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西方近代百年的军事、经济的发展,使得其混乱幼稚的人文文化也跟着上了天。就连鲁迅这样的大家,也曾经偏颇的认为,连文字都该西化。这种上天的鸡犬也是能搞出一些事情的。当时中国还是精英文化的文化主导的方式,这种影响还是很大的。
普及教育并没有解决人文的教育和教化问题
中国古人的教育更侧重教化的意义,而现代的教育更侧重专业性的应用的问题。
现在一个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在专业方面,存在了一定的技能了,可是在古代偏颇重视的人文教化上,却知之甚少。
不经大脑的人,懒得用大脑的人,更喜欢这种西式的快餐。就如中国人把python吹上天,仅仅是因为,这东西库太多了,几句编程,就能相当于以前的一个软件的工作量。这提高了效率,同时,节省了大脑的工作量。很多基础工作都是外国人做完了。
这种思想文化上的偷懒,一旦形成文化性的依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打击,是很大的。
即便千尺高楼,毕竟起于基础,西方近代100年左右的文化飞跃的基础哪来的?
这个《甲骨文的启发》和《国学溯源之旅》两个连载,只想告诉你一个问题,“东学西渐”对西方近代和现代文化的影响。当你已经放弃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外国人近代居然在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现代的文化的地基,很多基石居然是made in China!
中国的一些文化人,被西方近一百年的文化进步打得没脾气了,言必西方,可是这些人懂多少传统文化呢?这种精英文化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文化不自信的思想来源
还是回正题吧,这个连载每日一更新,写了一百多篇,说到五行了。前面我数学化的解读往往并不多,因为当时的数学真没进步到哪去,也就领先西方2000多年而已。
周易的四维数组、分形的解读,直到上世纪初,西方终于借助德国的爱因斯坦给突破了。伏羲的量子化表达,直到出现量子理论,西方自己的解释也是依稀缥缈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牵强附会,可是如果这东西能附会得上,那么证明古人是用了别的方法达到了这种数学目的,以完成数理文化的理性思考,这很重要。数学的证明,从来不约束于一种办法。现在的办法,仅仅是简化了而已,并不一定代表思想层次的高明!而西方至今还在发扬光大数理文化而已。
这种文化的不自信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懂,二是被西方文化打怕了一些所谓的文化精英的变态忽悠造成的结果;三是被基于商业的网络文化忽悠的找不到中了。
五行的数理现代数学并未解决
西汉的董仲舒把五行端出来,这是一个基于历史意义的文化进步。从此开始,中国古代的阴阳、周易、五行、太极也就从数理上被一统了。也就是伏羲开始的数理大一统文化,至此达到一个高潮。这影响后世长远。儒释道能够在思想高层达到一统,基于这种数理文化。
事情总是有两个侧面的,有利有弊,后来这个数理文化的人文的弊端显露出来了。也就是对数学的禁锢。
一些人崇拜的西方和西方文化,面对五行数理,至今并没有发言权。当然,不懂五行的人文表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高傲的数学,在五个因素相互关联影响的结果这个数学问题上,并无法给出一个像样的答案!
做出这样判断是基于现实的。
西方人提出来的天文学的n体问题,如果基于数学的数组表达,也就是三个关联因素或者六个关联因素的表达,如今数学的能力,给出了三个关联因素的十二个解,还有没有其他解,并不肯定!至于六个关联因素的影响形成的解,数学暂时还没敢碰这个高峰!
而爱因斯坦解决了四个关联因素的数学解,形成四维时空理论;数学也解决了四个关联因素的解的表达,形成了四维空间解读。这两个并不一样。而且数学解,借助了数理文化的量子化表达方法,才能在三维图中动态表达,也就是前提假设无限长的坐标轴用一个有限长的正方的长度来表达,这样才能显示,否则没法画出来。多维的数学也是基于这个前提假设。
也就是五个关联因素造成的影响的数学解,现在并没有。你想批判五行数理中的数,数学现在并没有发言权。董仲舒给数学提出来一个世界难题,这难度等同于N体问题的数学解。中国古人没在乎这数学题,而且居然给出了解读方案,其中的数的对与错,现在没法评判!
不象涉及四维数理的周易的数理文化,其中的数的问题,现在数学可以指指点点了;而五行数理文化的数的问题,数学暂时没资格指点,自己还蒙呢!
也就是就算你懂广义相对论,可不见得能说明白五行数理中的数的问题!外国人动不动就弄个猜想出来,这也是中国古人玩剩下的。不就猜想吗?你说董仲舒的猜想如何吧?周文王的猜想,数学的是是非非现在解决的差不多了,试试五行呗。中医基于这个数理模型,这个猜想的是是非非,干系很大。
这个数学的一个高峰,最好还是由中国人解决吧,不能什么事情总求、总靠外国人吧。你就算否定它的一部分数理文化中的错误问题,也总得有个数学基础依据,是吧?总不能“我以为”这事有问题,这事就错了。
待续。。。。。。
明天继续说五行。。。。。。
更新于:5小时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