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夫 | 韩非:君主谁都不可信,注定孤独过一生

刘立夫

韩非:君主谁都不可信,注定孤独过一生

卫国有一对夫妻在神明前祈祷。妻子说:“愿我一生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神灵保佑我家发点小财,能得到一百捆布。”丈夫听到了,很不满意:“你这个愿望也太小吧?”妻子反驳:“够了。要是超过了这个数字,你会再去找个妾。”

韩非是中国历史上把人性的阴暗看得最透的人,整个《韩非子》充斥这类故事。韩非看人,总是戴着有色镜和放大镜。在他的眼里,人都是自私的,无人不精明,无人不算计。他说,开车铺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开棺材铺的却希望别人早死,这不是因为开车铺的仁慈而开棺材铺的残忍,而是因为没有富人豪车卖不掉,没有死人棺材无销路。所以,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感情,至于道德情操,统统都是浮云。

正是基于人性的自私,韩非在对君主人设的定位上,有了独特的思考:一个人一旦做了君王,意味着不能相信任何人,一辈子都不会有朋友,注定孤独过一生。儒家告诉我们,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处理这五种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韩非说,要是相信儒家这套鬼话,那君主绝对会完蛋。为什么?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一国之主是不能相信任何人的,相信人就会受制于人。君子每天都得跟大臣打交道,大臣与国君,本非骨肉之亲,这些人你敢相信吗?更要紧的是,君臣之间各有算计:

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君主考虑的是让能者在位,大臣考虑的是无才而受重用;君主考虑的以功受禄,大臣考虑的是无功而富贵;君主考虑豪杰为国效力,大臣考虑的是结党营私。可见,君臣之间同床异梦,各为其私,君主绝对不能相信大臣。

既然君主不能相信大臣,相信自己的老婆孩子总可以了吧。韩非警告说,同样不行,他们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王后、后妃,如果她的儿子做了太子,会希望君主早点死掉,因为男人都好色,女人怕失宠,一旦失宠,儿子的储君之位不保。为了保险起见,最好的办法是用毒酒之类的东西让君主早点过掉,做这些事情对于整天与君王生活在一起的女人来说并非难事,况且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韩非因此而断定:

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君主的老婆孩子离他是最近的人了,连他们都不可信,这世界上还有谁可以相信!

这就是韩非子的逻辑,君主谁都不可信,注定孤独过一生。

更新于:2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