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甲子年甲子日甲子时”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冬夜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宋代邵雍的《冬至吟》表达的正是冬至的天象,气候,物候,节气,声律。
冬至日,一年之中日晷日影最长的一天。
从日晷看,一年之中日影最长的一天。
从漏刻看,水下零刻。
从天象看,九星连珠,月朔无光。
从律管看,律管吹灰,发出黄钟之音。
从物候看,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这一年的冬至日,就被确定为甲子年甲子日甲子时。能够发生这一切的地方就是中华的灵台。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初生未能够形成势力,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因为阳气不够大,所以仍然蜷缩着身体,阳不足以使其伸;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伸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上一篇:卜易居免费测名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