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坤卦》中的卦辞象征方面来解释

坤卦

《周易·坤卦》中的卦辞象征方面来解释

《周易·坤卦》六位皆为阴爻,空虚离明。《坤卦》的卦辞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的卦辞非常隐晦,《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 而《坤卦》的卦辞中有元亨……安贞吉。唐人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解释《坤卦》利牝马之贞时说: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坤以马象也。坤,阴类,故称利牝马之贞。

《周易·说卦》中说:乾,健也;坤,顺也……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曰为黑。这是从象征方面来解释坤卦。

以上《坤卦》的卦辞、《周易·说卦》中对《坤卦》解读,最重要的意思有三点:

一.乾为天,坤为地。乾、坤是龙和马的结合体,龙马就象征天地。乾是良马、老马、瘠马、驳马,坤就是母马。孟津县龙马负图寺的灵魂是龙马和龙马背上的河图。中国先贤发现了龙,《说文》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分而登天,即每年的春分以后龙才能雷鸣电闪行雨;秋分而潜渊,是指每年的秋分以后龙就潜藏了,不再闪电雷鸣急风骤雨了。《周礼·夏官》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

中国文字产生的依据就是象形、会意、假借。把龙和马结合为龙马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因为中国文化是具有浪漫形象思维的文化。

二.《坤卦》,坤的字形是土和申的结合。在中国先哲独创的12地支中,申月就是农历七月。每年的农历七月,大地上的植物成熟结果,申的本意就是成熟。土,代表山川;申,代表成熟。坤,就是大地山川负载着生长和成熟,有归和藏的意思。万物生于地,又归于地,藏于地。夏朝时有《连山易》《周易·坤卦》中的卦辞象征方面来解释,以《艮卦》为首卦;商代有《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周代时才有了《周易》,以《乾卦》为首卦。

三.《坤卦》,坤为地。中国古代先贤以为天圆地方,所以坤就有广、大、藏、载和方位。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乾坤生有六个子女,坤老母带领三女——巽、离、兑,住在东南、南、西南、西边;乾老父带领三男——震、坎、艮,住在东、东北、北、西北。所以,《坤卦》的卦辞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引用崔憬的解释说:西方坤兑,南方巽离,二方皆阴,与坤同类。故曰西南得朋。东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阳,与坤非类,故曰东北丧朋。

先迷后得主,如何解释?李鼎祚《周易集解》断句为:先迷,后得主,利。《九家易》解释说:坤为牝,为迷。妻道不先,故曰先迷,后得主。

《周易·说卦》中说: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曰为黑。这就是坤卦之象;广大、负载、归藏、包容、顺从、调合、不争、妻道、臣道等等,就是坤卦之德。

如果用八卦类比人的身体,《乾》为头,《坤》为腹。头、腹,都是人身最重要的部位。人的四肢缺失不会立刻危及生命,头、腹去掉任何一个,人马上就有生命危险。中医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养生是一生的事,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应从脾胃开始,不食油腻、重滑、生冷、发硬、变质的食物。保养脾胃还应注意保暖、少吃、饥饿时吃、吃鲜淡食品、不吃刺激性强烈的食品、不吃得过饱等等,这和《坤卦》中提倡的修德是一个道理。

《周易·彖上》中解断《坤卦》及其卦辞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周易·坤卦》中的卦辞象征方面来解释,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及其卦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文言》中解断《坤卦》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周易·系辞上》中解断《坤卦》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坤卦》宣示的象、德和意旨,极大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造成了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任何民族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

《坤卦》初爻的爻辞是:履霜,坚冰至。初六的本义很直白,看到地上凝结的霜就知道,严冬就要来临。其中有见微知著、眼光远大的含意。《坤卦》初六爻辞除却本义还蕴含三种意思:冬天来临是自然规律,并不可怕;冬天来了,春天很快就会到;敢于履霜,敢于履冰,准备忍受痛苦和折磨。研究《周易》的先哲们从64卦中选出12卦,对应每年12个月的阴阳消长,四时消息。古人称这12卦为12消息卦,消息一词,典出于《周易》12消息卦。在12消息卦中,《坤卦》是从《剥卦》变化而来的,代表着每年的农历十月,农历十月从立冬这一天开始。所以,《坤卦》初爻的爻辞是:履霜,坚冰至。

《坤卦》六二爻的爻辞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坤卦》六二爻为阴爻居阴位,为当位,直是目标;方是规则;大是德行。正因为坤德的直、方、大,所以才有无往不利的成功。《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六二爻辞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象辞对《坤卦》也是吉利的赞美词。因为《周易》的本质是卜筮书,往往用一个字总结概括一条爻辞的吉凶,常用的四个字是:吉、凶、晦(晦气、吉凶难辨)、吝(错误)。

《周易·系辞上》中记载,孔子在研究64卦384爻爻辞的吉凶规律后得出:……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这是64卦384爻爻辞吉凶的一般规律,意思是说64卦每一卦二爻的爻辞多是赞美的;四爻的爻辞多是戒惧的;三爻的爻辞凶险;五爻的爻辞大多代表成功。

《坤卦》六三爻的爻辞是:含章可贞。或成王事,无成,有终。《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六三爻辞说: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成王事,知(智)光大也。含章,就是含藏美德,不有意张扬,固守臣道。含章为因,可贞为果。无成有终,就是不急于求成,即便成功也不据为己有,这样才能保证无成而无不成。因为《坤卦》六三爻为阴爻居阳位,所以六三之位的爻辞含有更多的戒惧和忧患意识。

《坤卦》六四爻的爻辞是:括囊,无咎,无誉。《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六四爻辞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易家在分析《坤卦》六四爻时说,《坤卦》六四阴爻居阴位,虽然当位,但其下第三爻阳爻之位却是阴爻僭(音箭)居,其上第五爻阳爻君位也是阴爻僭居,这种阴阳不守本位象征上下不交,无承无应,阴气森森,是一种危险境地。就像君昏臣弱、君暗臣强、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邪当权,就像近代的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执政时期的中国,窃取国家神器的寇和奸沆瀣一气,还有什么正邪是非之分!

所以,身处《坤卦》六四之位只能谨言慎行,就像扎紧口的袋子。赞誉的、谏诤的话都要少说为佳。为什么赞誉的话也不能多说呢?赞美,其实也是一种过错,在某种情况下,被赞美者可能认为“赞美”是一种讥讽。既然是赞美,就必有言过其实的地方。对于经常赞美别人的人,赞美未必是一种美德,很可能是阿谀奉承,文过饰非。过度拔高别人,就变成了肉麻吹捧,不但对被赞美者有害,赞美者的目的也值得怀疑。

《坤卦》六五爻的爻辞是:黄裳,元吉。《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六五爻辞说: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坤卦》六五爻为阴爻居阳位,所居之位不是《坤卦》的正位,六二爻阴爻居阴位才是正位。《坤卦》六五爻惟有得刚中之柔,坚守自己的本位和本色才能吉利。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帝尧舜时天下治理得好,就是因为效仿乾坤之序,遵循了乾坤之德。衣,上身所穿;裳,下身所着。衣裳的穿着次序,就是乾坤之序、天地之序、君臣之序。

黄裳元吉

《坤卦》上六爻的爻辞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周易·象上》中解断《坤卦》上六爻辞说:龙战于野,其道穷也。《周易》中《乾卦》到了上九是盛极必衰,《坤卦》到了上六是阴消阳长,这时阴阳就要发生逆转,这个逆转就是战。这里的战对于《坤卦》上六来说,首先是要战胜自己,以柔克刚。玄黄,是天地之色,天玄而地黄。玄,是黑色,玄和黄混合,就是血色。

孔子在《周易·文言·坤》中对《坤卦》上六爻辞发挥说: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也;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坤卦》上六就是处于和《乾卦》初九的对接时期,这时《乾卦》从潜龙开始现龙,相对于一年来说就是冬季的农历十一月冬至日。《周易·文言·坤》中说: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坤卦》统治时期,相当于四季中的冬季,天地闭,贤人隐,而乾坤只有交泰才能天地变化,草木蕃。

综观64卦,惟有《既济》卦阴阳达于平衡状态,《既济》卦是三阴三阳,阴阳对等,并且阴阳的爻位都处在正位。

《坤卦》用六爻的爻辞是:利永贞。《坤卦》用六,是用阴、用柔、用弱;《乾卦》用九,是用阳、用刚、用强。《帛书周易》中,用九、用六写作迥九、迥六。迥者,通也。用九.用六,为64卦384爻所通用。

解读了《坤卦》的卦辞和爻辞,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商榷:在《周易》经传中,《坤卦》告诉了中国人什么理念?《周易·坤卦》对于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重大影响?

《周易·坤卦》的主旨是:顺从、柔弱、守中、隐忍、负重、无功、包容、附上、妻道、臣道等所谓厚德。《周易·坤卦》产生的社会背景绝对是复杂的,《坤卦》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还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坤卦》的理念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维理念中,统治并影响了中国人3000余年,并将继续统治影响下去坤卦八卦,很难改变。

《周易·坤卦》的包容和守中,当然是我们应该永远尊崇的坤德。孔子在释解《周易·谦卦》时,在《周易·系辞上》中说: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把大德归于上级,把功劳归于下级,这样,才能保持上级信之,下级敬之的位置。

《坤卦》一方面为中国的专制思想和专制制度建立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塑定了中国人的奴性(即自称的包容性、鲁迅先生总结为阿Q胜利法)。

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颜渊》中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必过多举例,孔子以上的思想理念和《坤卦》的思想理念一脉相承。

在孔子(前551至479)之前,《周易》64卦经文就已经定型了,传说孔子仅作了《十翼》。连孔子自己也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引文见《周易·系辞下》)

孔子之后一百余年,庄子(前369至289)在《庄子·在宥》篇中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于人道,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庄子·天道》中说: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庄子是附和孔子发表言论的,其主旨不离君臣、明主,所言所行离不开对明君的希望和期待。然而,孔子和庄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构建的一整套君臣关系,象《周易》中构建的一样,都是空中楼阁。真正说了些实话的、对人类对社会有用的话的是和庄子同时代的孟子。

孟子(前372至289)和庄子是同时代人,但孟子的思想却和孔子、庄子反差很大。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君正,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说: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意思是说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人罪过还小一些,而鼓动撺掇主子干坏事的人罪大恶极。

但不幸的是:直到如今,人们仅记住了从理论上先入为主的孔子,对孟子的思想却相当模糊。也许孟子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后人解读以上的《书》为《尚书》。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坤卦八卦,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引见《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也就是说周亡以后到他生活的年代共600多年中没有出现真正的王。没有王,就是没有君,就是暗无天日,当然也谈不上君臣了。仅在这一点上,好像孔子和孟子有一样的看法。

孔子在《系辞上》中说: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孔子在《文言·坤》中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就是说:乾坤成列,就是明君、能臣在世,君臣有序,就是政通人和,三阳开泰;乾坤就是国家政治,是天下太平。也就是说,孔子认为,礼崩乐坏时期是乾坤或几乎息矣、无以见易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什么高明的治国方略都是无用的。因为暗无天日,所以什么好的治国方略都无用。

《乾》《坤》两卦各有三爻阴居阳位、阳居阴位,即《周易大传》中所谓僭居、不当位。不当位有三种情况坤卦八卦,都是非常危险的,一是位卑而居尊,力小而任大而误入;二是依仗强力或阴险狡诈而僭居;三是身居凶险而浑然不觉悟,这三种情况统谓之凶。

孔子在《系辞上》中所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指春秋时期。前770年,周幽王被杀,周王室已经衰弱不堪,周王室太子继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在晋、秦、郑、卫等诸侯国的护送下迁都洛阳。历史学称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前770年至前476年,共295年这个历史阶段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战,亡国八百,弑君三十六。所以,孔子认为这个时期乾坤被毁,谈不上什么易道了。天昏地暗类乎《坤卦》的纯阴,没有一点生机。

通过孔子、庄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理论的比较可以得出:孔子和庄子是极力建设维护君臣秩序,而孟子对君臣秩序持蔑视态度。孟子对君臣秩序持蔑视态度的根本原因是——孟子认为他所身处的时代是末世,建设君臣关系、维护君臣秩序是十分可笑的幻想。

《坤卦》所代表的思想引导中国人麻木僵化,逆来顺受。诞育了中国历史上秦末的秦二世政权、三国蜀后期的阿斗政权、两汉末的婴儿皇帝政权、南宋苟安的赵构政权、日寇侵略中国时的汪精卫政权等。《坤卦》孵化出秦二世和赵高、阿斗和诸葛亮、赵构和秦桧、岳飞,日寇和汪精卫等一串可笑而滑稽的君臣关系。

《坤卦》所代表的一味的忠君盲从思想,使1912年辛亥***以前的腐朽大清王朝苟延残喘了近百年,中国在列强的威逼下,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但是,这些举国的伤痛,反倒成了某些学者津津乐道的:中华文化拯救了中国,使中国因此没有灭亡的证据。近代史上生活在殖民地半殖民统治下百余年的中国人,是被奴役者、是奴才,能称以上这些历史时期的中国人包容了、同化了、融合了侵略者吗?虽然你侵略了我,但是我融合了你,这些怪论,难道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吗?

《坤卦》所代表的思想对于中国人思维方法的深层影响更是巨大无比。例如:只讲政治、脱离实际;混淆事非,教条主义;盲目服从,乱扣帽子;墨守成规,抵制革新;因循守旧,创新力缺失等等。人类历史上的指鹿为马、削足适履、缘木求鱼、狐假虎威、打肿脸充胖子……等等故事均产生于中国,这些故事背后总有《坤卦》导演的影子。

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的畸形政权、变态政治,如:权力等于真理、权力等于艺术、权力等于法律、绝对服从上级、屁股决策……等等,背后都有《坤卦》的影子。

总之,坤像大地一样辽阔、宽厚。一切赞美和颂扬,一切怨恨和诋毁,善和恶,亲与疏,忠与奸,《坤》都能包容。一切消极的,悲观的,冷淡的,向下的,黑暗的都写在《坤》的脸上,藏在《坤卦》的心中。其实,《坤卦》早已超越了痛苦,《坤卦》慈善而又宽和,悲喜不形于色。世人误以为《坤》懦弱,那实在是《坤》的顽强与坚韧。《坤》对一切的包容是乎是无限的,正像暗夜给所有生灵以宁静和祥和,又同时掩盖滋长着罪恶和丑陋。《坤》怜悯所有的微笑和泪水;《坤》用鲜花和绿茵装点世界,同时又藏垢纳污。

上天降下一层薄霜,《坤》就知道寒冷的冬天将要来到。《坤》总柔顺地服从着天父的大道,与乾父配合默契,牺牲自己来成就共同的伟业。《乾》以德为基,《坤》以善为本。《坤卦》宣扬德而常行善。《易·文言》云: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坤》以为,顺从天意就是恪守的大道。

《坤卦》是笔直而宽阔的路,《坤卦》是方正而无边无际的场。《坤》对子女们说:大胆地走吧,天地这么广阔,即便不熟悉一切,也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我造就并承受一切,你们不应迷茫”。你们蕴含着美德,肩挑着道义,胸怀仁爱,就无往而不胜。《易·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只要保持外圆内方,就可以搏击天下,任行无碍。

正直、诚实、仁义、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坤卦》教育人们,完美的人要随时准备做出牺牲,为祖国,为大众,为了父辈选定的事业。这就是人间的正道。《坤》厌恶狭隘,张扬宽厚。《坤》卑视目光短浅,希望放眼未来。《坤》甘愿做出牺牲。《坤》以为,为大道牺牲就是永生。为了长远和整体的利益,《坤》不去做超越本分之事。非不敢也,非不能也,但要顺从乾父的意志。《坤》不卖弄自己,不以小不忍而败坏大局。

应该说《坤卦》的美德在内,像束紧袋口的袋子,而不炫耀。《坤》的顺从不是盲从,《坤》的收敛并非无能。《坤》有所作为,才示人以无为。无边无际的《坤》,本身就是大美。

《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黄色就是中央色,中间色,是土色,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坤卦》所代表的思想是承载、中和、秩序,就像人的上体所着为衣,下体所着为裳。黄裳就是坤的本色和本位。《坤》对一切驳杂之色坤都能容纳。《坤》是调合阴阳的大场。黄中通理,通着大道。

《坤卦》上六爻辞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乾阳升的过高则悔,坤阴潜伏太深则凝。阳宜降,而阴宜升。阴阳表面是战,实际为交,为调和。阴阳主动让步调和,让步调和是一件痛苦的事,是又一次生命的肇始。像久旱之后的一场暴风雨,雷鸣电闪,天摇地动。像是乾坤父母的一场战斗,其实是他(她)们之间又一次默契和交流。

精华都是从糟粕中提炼出来的。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相互融合的今天,在国学复苏的今天,我们研究继承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应该古为今用,更应该从对《坤卦》的研究中得出更多的启示。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