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其中一篇有关季节循环的文章中曾提到,古人在书中提到有一处“归墟”之地,凡在海中丢入物件,30年之后便会被海水吞噬,这一现象便被古人称作“归墟之道”。
这种力量到底存在于哪里?
在南朝宋时期,晋代理徐良在一次航行中发现一处似乎在地底引起的巨大漩涡,于是便对这个巨大漩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徐良发现,这处巨大漩涡的相对位置与东海的一座岛屿非常吻合,于是他便认为,这一处巨大漩涡便是当地被古人称作“归墟”之地。
而根据徐良以及随行人员的描述,这处“归墟”之地并非是古人所说的一处吞噬物体的洞穴,而是一处向外涌出大量海水的巨大口子。
这处口子有多深?
相当于将一座九层叠高的大楼塞入其中。
一、马里亚纳海沟。
关于“归墟”的记载最终在南朝列子的《汤问》中被具体地用文字保存了下来。
在《汤问》中,这处“归墟”的故事被列子称之为“海中之墟”,并且列子在文中对于海中之墟的具体位置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那么这处“归墟”是否真的存在?
这处“归墟”又究竟是何方神圣?
实际上,就算是在地球的诞生之初,这处“归墟”也并没有存在过,这也让后人对这处“归墟”产生了疑问。
后来一位古地理学家黄奭明对这处“归墟”之地展开了考察,他发现“归墟”之地正是马里亚纳海沟,而这处“归墟”之所以会形成,实际上是因为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地方。
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约为11000米,正是古人所说的将九层叠高的大楼塞入其中所需要的空间,因此可以推测,列子记载的“海中之墟”相当可能就是马里亚纳海沟。
于是黄思明在1970年以地质探测员的身份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最终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而关于此前那位在东海发现了巨大漩涡的古代探险家,他最终也证实,这处巨大漩涡的位置与列子所说的“海中之墟”吻合,于是便断定,这一处巨大漩涡的确便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
在列子看来,海中之墟深约一万丈,由于古代计量的单位不能满足其巨大的深度,就考虑到整数,因此这一万丈也不是真的一万丈,而是十一倍于千丈的深度。
而古称万丈的二十丈则是以百为单位的深度。
黄思明的发现证实了古人“归墟”之地实际存在的真实性,而巨大漩涡的位置正是马里亚纳海沟,这处海中之墟究竟有多深,又为何会吞噬海水呢?
原来,这真的不是巫咸过米了。
科学家们通过考察一处归墟,发现这处海底确实吞噬了大量的海水,且平均每年都会吞噬约30亿吨的海水。
而这些海水又会去向何方呢?
二、海水去向何方?
关于这处“归墟”的真实性于1988年再次得到了印证。
当时一支来自挪威的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一艘潜水艇进行考察。
潜水艇中的一名队员无意中将一枚橡皮圈掉落在了马里亚纳海沟中,而这名队员在1998年再次回到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最终在海沟中再次找到了这枚橡皮圈,十年的时间之后,橡皮圈依然在原地,一丝不苟地吞噬着海水。
那么这些被吞噬的海水又会去往何方?
早在1930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只要是在大西洋以及印度洋中测量深度,无论是向着马里亚纳海沟的任何方向,一定会在赤道附近检测到异常的高温。
于是这就让科学家们产生了猜想,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人类对其深度的探知,那么马里亚纳海沟的真实深度又是多少呢?
直到1951年,英国科考队利用声波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测,并最终发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达到了11015米,这也让马里亚纳海沟的这一“归墟”之道的真实性最终得到了证实。
这些被马里亚纳海沟吞噬的海水又会去往何方呢?
这些被吞噬的海水最终会随着大陆板块的下沉而进入地幔层,而地下深处的地幔层中,拥有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橄榄石。
此前科学家就曾经发现,橄榄石中的结晶体内,存在一种物质叫做“树脂”。
当树脂在高温之下融化时,便会产生液态。
而这种液态物质也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沉,最终形成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幔层中的软流层,这种软流层同样也经受着地幔层中巨大的温差和压差。
在这种巨大的高温高压下,海水也变得极其烫手,便会大量地融化入软流层中。
那又是什么让海水的高温高压状态瞬间适应地幔层中的环境呢?
三、热泉生态。
这也得益于海水中富含的许多矿物,比如镁元素。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发现,只要是在10000倍大气压下,海水以及能够瞬间过渡到软流层中。
而在地罔下的软流层环境中,海水还会发生许多未知的变化。
科学家们通过对软流层环境中的实验进行观察,最终发现,当软流层中的环境温度降低到了1000度的时候,海水便会开始从软流层中进行蒸发,形成一种叫做蒸汽的物质。
而这种蒸汽还会上升到地幔层的表面,并将地幔层的岩浆的温度进行了抵消,形成一种相对较为稳定的地质环境。
而更为重要的是,海水在地幔层的高温高压下所释放出来的热能,最终也是对海洋生态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科学家们对大洋中的热泉进行了考察,最终还在生态环境中发现了耐热的瓦谷菌,而瓦谷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细菌之一,存在的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30亿年前,也正是这种耐热的细菌,让我们确认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软流层矿物组合的环境。
这种热泉生态环境去年也是被科学家们再次在印度洋附近的一个叫做克里玛塔海山的海底山脉中发现了。
在这一片热泉生态环境中,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瓦谷菌的身影,还在上面发现了一种叫做水胆红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地球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存在,都是科学家们奋斗了数百年所得出的成果。
而海水中还拥有一种叫做硅酸盐的矿物,当这种硅酸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也会随着地幔岩浆的上升,最终和海水中的矿物等形成一种叫做“沉淀物”。
这种沉淀物还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一种被称之为“钟乳石”的岩石组合,而钟乳石在地幔岩浆上升到地表的时候,也会非常醒目,同样也是海底火山上火山口的一种要的特征。
结语
这些被形成的钟乳石意味着,附近地表也一定拥有出水口,所以在火山喷发的时候,也会有海水重新回到地表。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火山喷发物质中会夹杂着淡水的原因。
更新于:10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