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它也是以种茶制茶出名的,被人们称为“古老的茶农”从很早起饮茶就成为了德昂族人民的一种习惯和爱好,他们也将这种文化传承至今。那么,对于德昂族的茶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德昂族崇拜、热爱茶的历史亘古绵远,被其他民族誉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农”。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征着诚实和信任,定亲交友,茶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诚都在茶的甘苦回味之中。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一是土坑法。人类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
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
德昂人世代都在传唱着这样一首古歌: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上却美丽无比,到处都是茂盛的茶树,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这些茶叶精灵,看到大地上凄凉,就问万能之神帕达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到地上生长?帕达然回答说:天下一切黑暗,到处都是灾难,下凡要受尽苦楚,永远也不能再回到天上。
但是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到地上受苦。帕达然也想开创出繁华的世界,试了老茶树又试小茶树,见它们都愿下凡,于是万能之神掀起狂风,撕碎小茶树的身子,使一百零两片叶子飘飘下凡。这些叶子在狂风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然变成男人和女人: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化为二十五对半美丽的姑娘。
后来,大地上出现了妖魔,他们横行霸道,涂炭生灵。茶叶与四魔斗争,打了九万年,终于将它们消灭了。茶叶众兄妹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后使它们变成大地上的树木花草,并把自己仙美的颜色洒给白花,茶叶自己只留下普通的颜色:碧绿的花托,嫩黄的花蕊和洁白的花瓣。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人类。
中国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傈僳族,唐代称其为“傈蛮”或“栗粟”,明清时称其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这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盐茶是傈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公元1世纪左右,傈僳族先民与彝族先民共同生活在雅砻江、金沙江两岸的广阔地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3世纪以后,傈僳族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不断向西南迁徙融合,到公元8世纪,在今天云南西北地区出现了“栗粟”的部落。15至19世纪间,逐渐迁移到怒江流域,其间一度隶属于丽江木氏土司管辖。
***成立前,怒江傈僳族还保持有原始社会公有制和家长制的残余,***成立后,傈僳族社会发展较快,1954年8月在傈僳族聚居的怒江地区成立了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文有两种,一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成立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为“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油盐茶,僳僳语“华欧腊渣渣”,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用小土陶罐将茶烤至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入油、盐,再加开水煮沸3~5分钟。这种茶汁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
更新于:6小时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