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武汉金银潭医院普通的一线护士,她说:“我只想要一张证书,证明我上过一线,证明我战斗过”

景德镇南河公安

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祝朦1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今年的节日气氛尤其浓厚,除了医院准备的鲜花还有社会人士赠送的,“被花海包围着”。此刻的祝朦正在隔离休养,她很开心,“吃饱困睡的日子太好了”。这位24岁的姑娘此前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奋战整整四个月,这是一段让她终身难忘的岁月,最长的一天上过13小时的班,练就了站着睡,靠着睡,吃着睡的本领。走过了最艰苦的日子,祝朦说自己不想离开医院,“因为这是我拼过命的地方”,她只想获得一张纪念证书,“这对我意义重大,证明我上过一线,以后可以随时拿出来给子孙后代看,当年我参加过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战斗!”

整整四个月,她对自己说:“谢谢你坚持下来”2019年12月29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此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院不分科室、不分领域的共同战役。1月4日祝朦加入战斗,成为最早投入战役的医护人员之一。祝朦此前在好几个部门轮岗,颇有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气概。2019年年底,原本在呼吸内科的祝朦一夜之间转科室去了儿科,“那阵子小儿流感大暴发,很多小孩得了流感”。在疫情暴发之初,祝朦和同事们认为会很快过去,“就像流感一样,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谁想到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仿佛是在一夜之间疫情如山洪暴发一般裹挟而来,病人被救护车源源不断地拉入医院,医生面对重症患者束手无措……这一切让她和同事充满无助感。祝朦说,有阵子特别害怕看到救护车,害怕听到呼吸机的报警,那或许是另一个即将离开的生命,祝朦害怕自己坚持不住,害怕自己倒下去。

4月8日武汉“解封”后,生活慢慢恢复正常,金银潭医院的大院逐渐恢复了安静平和,人们的生活逐步步入正轨。祝朦并不愿意去回忆疫情期间的这段经历,有些画面回忆起来很痛苦,很艰难,这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只有亲历者才能懂得那种击垮人心的感觉。当时对病毒一无所知,死亡来得那么猝不及防,刚刚才送进来的人突然就走了,没有给我们丝毫的准备。以前见到的死亡不是这个样子。即便整天嘴上说想死的人在死亡面前求生的欲望都很强烈,医护人员总是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像面对新冠疫情时这样束手无策。”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开始了初步消毒工作,4月29日,武汉的气温已经飙升到32度,依旧穿着三级防护装备的祝朦感觉像蒸桑拿一样,但她内心是欢喜雀跃的,这是她最后一天上班,从开始到结束整整四个月时间,她对自己说,“谢谢你坚持下来”。

“国家队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1月25日解放军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这对祝朦和她的同事而言是新年最好的礼物。随后,上海、河北、福建、安徽医疗团队陆续进驻,加上武汉当地各医院的救援,金银潭医院这个团队从600多人壮大到1400多人。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祝朦越来越多看到希望与力量。祝朦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情:“感激、感恩!”她说,“国家队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当时只有我们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所有的病床都住满了,感觉我们随时都会撑不住,他们的到来给了我们希望。”24岁的祝朦依旧有一颗童心,在疫情暴发之初,她听说在路上拦车只要提及是去金银潭医院的就会被拒绝。“我试了试,结果真的没有司机愿意载我,好绝望。”这样让祝朦委屈的事情在疫情初期有很多,让她眼中的世界变得灰暗。但到后期,随着各种救援力量到来,祝朦开始改变心态,变换角度来看待发生的一切,“有志愿者司机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他们送给我方便面、可乐、煮鸡蛋等,很温暖”。与此同时,瓜果蔬菜、秋衣棉袄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源源不断地送到医护人员手中。祝朦的父母在老家也受到了照顾,村里送去了蔬菜、粮食,解了祝朦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

祝朦发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小确幸,“后来发现接送自己上下班的志愿者曾经是同小区的邻居,城市瞬间变小。有位患者是我们医院插管后活下来的第二个病人,等到康复出院的时候,才发现和主治医生是老乡。”这让祝朦感慨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爱和希望的力量。祝朦认为,每个经历过疫情的人都会有所成长,即便是四五十岁也会有,是心理上的成长,会更懂得珍惜,珍惜生命。“我期望能重新拥有最简单的快乐,不需要穿防护服,不用戴口罩,大街上店铺开着门,正常营业,街道和商店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带着《活着》上战场核酸检测在今天变得和体检一般寻常,但在疫情期间对于祝朦和她的同事来说,核酸检测结果是一粒定心丸,让她们知道自己很安全,并且不会传染给同事,可以有力量继续奋战在一线。祝朦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当时医院有同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都需要做核酸检测。等待结果的时候总是忐忑不安,只有看到检测结果“阴性”的时候才会暂时缓一口气。另一次是祝朦奋战在一线近40天时,当时大家的体能到了极限,“我想扛,但身体在报警”。祝朦在进病房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恶心、头痛的症状,有窒息的感觉,被同事扶出病房后大口呼吸才缓过神来,血氧饱和度达86%。她担心是感染病毒出现的不适,立刻做了检查。最近一次做核酸检测是4月下旬,当时祝朦在给39床爹爹喂饭,“吃饭的时候爹爹出现了呛咳,嘴里的饭菜喷到了我面屏上,隐约觉得有分泌物溅到了我的眼角。”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眼结膜传播感染,祝朦立即去做了核酸检测。疫情期间,金银潭医院共有21名员工感染,全部康复。幸运的是,祝朦一直没有“中标”。她的声音里透着丝丝的快乐,“平时我经常会感冒,但这4个月以来一次都没有感冒,也没有咳嗽,很有可能是使劲吃的原因。”祝朦在疫情期间,每餐要吃双份的饭,这个平时总是把减肥挂在嘴边的姑娘给自己打气,吃饱了免疫力就会增强,就不会被感染。其实,能吃下双份饭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作强度太大了,祝朦最长一天上过13小时的班,从早上8点到14点,出来休息四小时,再从18点上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在疫情期间,祝朦练就了站着睡,靠着睡,吃着睡的本领,“那段时间真的是好累,想抓住一切时机睡觉。有一天正在吃饭,眼睛却一个劲往下耷拉,睁也睁不开。”祝朦在收拾行李准备上前线集中住宿时,带了一本书《活着》。她说,其实之前已经看过这本小说,只是希望有好的寓意,能活下来,抱着活的希望却有赴死的准备,是当时一线医护人员的心态。祝朦说那时候一切都是未知数,有同事写了遗书,祝朦把装卡包交给妈妈保管,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自己偷偷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姐姐,以防不测。不想离开医院,“这是我拼过命的地方”2020年1月1日,祝朦的新年愿望是2020年一定要变有钱,后来她将这个愿望打入花里胡哨行列中,现在的愿望变得简单:“健健康康,好好活着”。祝朦停顿了一下回忆起一件事,“前几天的下午,偶然想回家,一开门发现爸妈在家。这是自1月23日‘封城’令下达后全家人首次没戴口罩,面对面地聚在一起,特别幸福。”这是祝朦坚守在一线的第111天,此前全家人每天都会视频沟通,爸妈在群里盼着她出病房报一声平安,等着她发一日三餐照片。祝朦说,那一刻是劫后余生的感恩和珍惜,“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健健康康的在一起,能拥有彼此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经历过此生最艰苦的岁月,祝朦却并不想离开医院,“这是我拼过命的地方”。祝朦很幸运,在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中工作、生活。祝朦说同事间从来没有勾心斗角,一直都很亲密。更为幸运的是,医院还有一位优秀的领队人——院长张定宇,祝朦私下称其为“超人院长”,“张院长带着我们向前冲,总感觉天大事情发生,前面也有人帮我们顶着”。祝朦还记得2019年11月底,单位组织一次长跑活动,那时候张定宇患渐冻症的消息还没对外公开。“张院长说是腿不好,髋关节有问题,我们就把一瘸一拐当成了他的常态,大家就放慢步子陪他,于是跑步变成了快走。其实张院长对我们很严格,性子很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雷厉风行。”祝朦也敬佩自己的同事,一位同事的父亲在疫情期间去世,但她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照顾着别人的爸爸妈妈。未来,祝朦想成为一个更好的护士。她对疫情期间援鄂的国家队老师印象深刻,他们是重症护理团队,非常专业,呼吸机、透析机等所有重症病人需要用到的机器都会使用,“我自己也要好好学习,提高急重症的急救和护理能力。”祝朦也希望自己能尽快通过事业编制考试,“今年考试原订在3月,但因为疫情延期了。”祝朦说一年不行就多考几年,梦想总是要有的。对于有外省援鄂医护人员破格转为事业编的消息,她笑着说,这种好事不大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因为武汉本地医护人员绝大部分都在一线抗疫,这种破格政策不适用于武汉。祝朦还希望能有一张纪念证书,“这对我意义重大,证明我上过一线,以后可以随时拿出来给子孙后代看,当年我参加过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战斗!”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