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卦里学习医理

杏林真传

1.离卦与坎卦

2.否卦与泰卦

图2-2-6 否卦与泰卦

先来看看两个卦的形象(图2-2-6),否卦在上是乾卦代表天为阳,在下是坤卦代表地为阴,似乎天在上而地在下是自然现象应属合理的范畴,为什么是“不顺利”呢?原因是这六爻卦象所要表述的不是结构,而是阴阳气的运动转化。阳的自然属性是升上,阴的自然属性是下降,但是如果阳上阴下,就是上热下寒,阴阳不能顺接,因此否卦是“天地不交”。泰卦与其正好相反,如果阳在下阴在上,阴阳自然相交,在人则上寒而下热,这是一种正常的感受。例如,平时普通人都是身上穿衣服保暖,而头是暴露的,就是要保证上寒而下热。因此泰卦是“天地交泰”。

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在美国德州一所中医学校教书,临床带教时遇到这样一位患者,16岁男孩,个头很高,偏瘦,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他是在美国出生的(这里叫ABC)。主诉便血,大便溏泄,每天大便6次左右,每次排便前先腹痛,然后就是水样血便,患者逐渐消瘦,不能上学,也不敢吃东西,每次吃完饭后马上就要大便,实际上大便里根本没有什么粪便,只是便血,在前后4年中先后发生了4次同样症状。每次发病医生都是给予大量的激素治疗,前后半年时间,好了以后又反复。此次发作,开始同样采用激素治疗后,刚用到第3天身体菌群发生紊乱,全身长满了青春痘,随即停药,后症状反弹加重,接着又采用中药治疗无效。我接诊时患者除了上面的主诉外,还伴有舌质红,苔白厚,脉细紧,恶寒,恶心,没有食欲,大便血色鲜红。诊断脾寒胃热,属于脾胃升降失调的痞证。正常时脾升胃降,气机正常升降,而当脾寒胃有热时,气机升降失调因而气机阻滞中焦,形成痞证。治疗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服药2周后便血就减少80%,一个月后便血基本上停止,2个月后大便正常,后又有加减变化,服药半年基本上恢复正常。

这个病例与否泰卦所要表述的原理相同,是一个很典型的由于阴阳升降失调导致的异常现象。临床上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上下阴阳的调理,使气机阴阳升降平衡。也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

3.损卦与益卦

图2-2-7 损、益二卦

《周易》:“第四十一卦,损,山泽损,艮上兑下。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周易》:“第四十二卦,益,风雷益,巽上震下。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损益两卦从卦名上看,一个是“损”,指缺失的;一个是“益”,指有益的。从卦象来看,损卦是山泽,益卦是风雷。从卦辞上看,损卦是“损下益上”,益卦是“损上益下”。所谓“损下益上”是指下虚上实,是一种不良状态,益卦与之相反,“损上益下”是指下实而上虚,是一种常态。益卦所代表的是在下肾精藏而实,在上精化气而虚;损卦所代表的是在下肾精不藏而虚,在上水湿不化而实。关于损益卦我在后面的“七损八益”篇章中还有介绍。

4.十二辟卦

图2-2-8 十二消息卦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它与《周易》处于同一时代。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汉人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所谓“消息”是指在一个卦象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为“息”(图2-2-8)。

“十二消息卦”实际上就是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辟”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遁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消息卦以乾卦含子、丑、寅、卯、辰、巳,坤卦含午、未、申、酉、戌、亥,以两卦十二爻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或称为一年循环周期)。

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消过程。

十二消息卦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自然界一年当中的阴阳消长变化是有规律的,在阴阳的转化是渐进的、连续的,这正反映出阴阳的时间性。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人要根据四时的阴阳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有关内容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当中有论述。

本文摘自朱燕中老师,

《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由朱老师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释慧祥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