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资助了很多人,为什么每次都是300元?

英雄悲歌

***平生资助了很多人,有家乡的亲友、同学同窗、战友、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素不相识的困难群众,有意思的是,***每次出手资助,都是300元,既不是二百,也不是四百,绝大多数都是300元,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说法呢?

我们先来粗略的看看***都捐助了哪些人:1952年10月2日,***给家乡的堂哥毛宇居寄去300元,毛宇居是***启蒙老师,当年***在他那里上过几年私塾。1952年12月21日,***给同学易南屏寄去300元。1953年***给堂弟毛泽荣寄去300元。1954年,***给伍如春老先生寄去300元,伍如春是***在长沙湘乡中学读书时的同窗。1954年3月2日,***的秘书田家英家里建房子,***这次给了田家英1200元,这1200元在当时可不算少。1955年,毛爱桂和姐姐毛春秀到北京看望***,临走时,***给她们每人300元。1956年,***给罗哲烈士的遗孀寄去300元。1957年5月,***给保姆陈玉英的女儿孙燕捐助了300元。1957年9月,***邀请谭戒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临别时送其300元权做路费。1962年2月,刘思齐结婚,***送给礼金300元。1962年7月,***给张人惕捐助了300元。1972年12月,***给李庆霖寄去300元,李庆霖是福建莆田的一位老师,因家庭困难给***写了一封信,***回信并奉送300元作为生活补助。***的管家吴连登家里的房子失火烧光了,***得知消息后,也是送给吴连登300元用作老家修房子之用。***还给曾经的战友彭友胜和朱其升也各寄去300元,这两位是1912年***参加湖南新军时的战友,关系很好,不过仅仅半年时间,***就离开了湘军去师范学校读书去了。

如果往前查找,发现***在建国前,不管是资助个人还是捐助给单位,***一律都是300元。如1939年鲁迅图书馆扩建,***捐款300元。同年中山图书馆筹建新馆,***也是捐了300元。延安女子大学成立时,***也是捐了300元。

当然,被***捐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多是家乡亲友,同学老师,莫逆之交,民主人士、烈士家属,还有生活困难的素不相识的人民群众,只要给***写信,***必定回复,且信中必须附带资助金300元。***一生中到底为其他人捐助了多少钱,这个恐怕没有详细的记录,不过这个数学肯定不小。那么,***为什么每次都是捐助300元呢?其实,当时的300元不算是太多,但也不算少,300元刚刚好!按货币膨胀折算成现在的话,300元大约等于6000元左右,6000元,不多不少,刚刚好!不过,***捐助的这些钱,全都是从他的稿费里出的,***公私分明,绝不会动用国家一分钱的。当时***的工资也不过是每月404.8元,如果不从稿费里出,那他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捐助两次的。

当然,也有说法说300是个吉祥的数字,***是1893年出生的,里面有“3”,***的枪号是8341,里面也有“3”,呵呵……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我国某些地区,尤其是北方,比较喜欢偶数,认为好事成双嘛!人情礼节来往大多是200元,用土话说,不能一条腿走路!如果对比人民币的面值来看,没有“3”这个数,只有1、2、5、10,所以农村人情往来大多都是以“2”为主。如,200元,500元,多的话就是1000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