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杂记——江湖中“黄雀抽帖”的内幕

踩晓人

以前在我国东北以及关内各地,有不少黄雀抽巾算卦的。算卦先生挂好黄雀笼子,见有人前来问卦,就在鸟笼门前铺好纸牌码子,打开鸟笼门,冲着黄雀念念有词:

小小灵禽实可夸,西方灵山是汝家。半夜饮了天河水,你把此卦察一察。察得清、察得明,小米清水关上门。察不清,察不明、放开大门将你扔。

唱了一阵,只见那只黄雀左察右看,果然伸出嘴来,叼出了一张码子。先生先将黄雀赶入笼内,关上门,再将黄雀叼出的那张码子拿起。

码子上面画有苏武牧羊的故事,算卦先生展开给大家看,随后对问卦者说道,“你是属羊的,对吧?”

问卦人惊奇地点头称是,立时博得围观群众的喝彩。算卦先生洋洋得意,对问卦者说:“这回需要您亲手抽一张了!”

说罢,端了一套码子。问卦者抽出一张,算卦先生打开一看,上面画着姜太公卖面的故事。于是他就把姜太公当日贫穷,后来发迹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述说了一遍,这才问对方问什么事。

然后,他再用码子上的故事,巧妙而又紧密地与问卦人问的事联系起来,加以批解,什么犯了这个,不宜那个,姑娘命软,学徒命硬,老太太月令不佳,大少爷有口舌之灾……既然有了灾,不要怕,也有破的办法。

算卦先生用砂笔在一张黄纸条上画下一道避灾符,然后对问卦人说道:“有了灾难不必慌,你把这镇宅避灾的灵符买了回去,在正响午时,面对正房门烧一烧,送一送,就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了”。叼卦抽卦,连算带买符,问卦人花了三份钱走了。

至于那道符灵不灵,人们不知道,但那黄雀叼的码子为啥那么准呢?也许是碰巧的吧!于是有些好奇的人围在那里继续观看,有的也来试一试,然而不管有多少个前来问卦的人,个个准确无误,你说邪门儿不?

真是神啦!黄雀真会卦吗?

不是! 这只是算封先生故弄玄虚罢了。小黄雀是用酥籽、小米驯熟的,可以做一些简单动作;先生用的正是这一点。

算卦先生有两副码子,用硬纸叠成两折或三折,里而左边画图,左边写字。一副是画有鼠、牛、虎、兔……等十二属的,一副是便有“姜太公钓鱼遇文王”、“姜太公卖面”、“齐恒公得管仲称霸”等故事性的码子,称为“彩头牌”。十二属相码子由小黄雀叼出,“彩头牌”则由问卦自己抽。

原来算卦先生在十二属相码子的边缘,着深浅不一的各种颜色或他自己知道的暗号,让黄雀叼哪一张,就把事先知道的那一张属相牌放在固定数位上。

比如固定在第五张位置上,驯黄雀时,就把酥籽小米总是放在第五张的位置上给它吃,引诱它始终叼第五张牌。算卦先生事先装作无意地随便问了一下占卦人的岁数,就知道对方是属什么的了。假如是属羊的,在洗牌时暗中将画有羊的牌洗在第五张位置上,侧斜着摆在鸟笼门口。

黄雀一见,按照所驯的习惯,便将第五张牌位置上的画有羊的牌叼了出来。黄雀并不认识十二属相,它只不过是记住了第五张牌的位置,不管在那里放什么牌,都会照例叼出。这就是黄雀抽帖的秘密所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