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说卦变《易经》卦

井卦

第十九讲说卦变(3)《易经》卦(3)

第十九讲 说卦变(3)

《易经》卦变法,除前面所讲的旁通、相错法和反复往来法,还有“升降”法。所谓升降法,即一爻移位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升降法与上下移易法不同第十九讲说卦变(3)《易经》卦(3),与往来法也不同。

升降法是荀爽首创。他通过注解《易经》上的词语,来解释卦爻变化所后产生卦象。但他也只解释了乾坤两卦萃卦,余卦不详。荀爽注解如下:

圣卦阴卦阳卦什么意思_屯卦是凶卦还是吉卦_萃卦

“云行雨施”解注说:乾坤两卦成两既济,阴阳和均而得其正。

“日月合其明”注解说:坤五之乾二离,乾二之坤五为坎。

“或曰在渊”注解说:欲下居坤初。

“行而未成”注解说:谓行之坤四。

“合宏光大”注解说:乾二居坤五为含,坤五居乾二为宏,坤初居乾四为光,乾四居坤初为大。

无论从爻本义,卦本义,荀爽的升降法,都是主观臆想的猜测。

所谓升降法,是本卦二爻与五爻变换位置,初艾与四爻易位,三爻与上爻易位。若本卦无爻可易,则以本卦的二爻与他卦的五爻变换位置,以本卦的初爻,交换他卦的四爻,以本卦的三爻,交换他卦的上爻。试举卦例说明如下:

乾卦(下乾上乾),初爻与坤卦第四爻交换位置,则变成姤卦;乾卦第二爻与坤卦第五爻易位,则变成同人卦;乾卦第三爻与坤卦上爻易位,则变成履卦;乾卦第四爻与坤卦初爻易位萃卦,则变成小畜卦;乾卦第五爻与坤卦第二爻易位,则变成大有卦;乾卦上爻与坤卦第三爻易位,则变成夬卦。

坤卦(下坤上坤),初爻与乾卦第四爻易为复卦;坤卦第二爻与乾卦第五爻易为师卦;坤卦第三爻与乾卦上爻易为谦卦;坤卦第四爻与乾卦初爻易为豫卦;坤卦第五爻与乾卦第二爻易为比卦;坤卦上爻与乾卦第四爻易为剥卦。

屯卦(下震上坎),本卦初爻与本卦第四爻易位,则为萃卦;本卦第二爻与本卦第五爻易为临卦;本卦第三爻与鼎卦上爻易为既济卦;本卦第四与初爻易为萃卦;本卦第五爻与本卦第二爻易为临卦;本卦上爻与鼎卦第三爻易为益卦。

升降法与一爻互卦法类似,都是此卦某爻与彼卦某爻交互,或他卦的某爻与彼卦某爻互相变换,则两个卦象之间的含义必是相同。举卦例说明:

睽卦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互换,则为无妄卦;

井卦的第二爻与噬嗑卦的第五爻互换,亦为无妄卦。所以睽卦的“噬肤”与噬嗑卦的“噬肤”含义一致。

坎卦第三爻与离卦的上爻互换,组成新的卦象丰卦,噬嗑卦的上爻与第三爻也组成丰卦的卦象,所以离卦的“日昃”、丰卦的“日中”与噬嗑卦的“日中”都是同一含义。

晋卦的上爻与第三爻互换,为小过卦,小畜卦的上爻与豫卦的第三爻互换,也是小过卦。所以,小过卦的“遇其妣”,即晋卦的“王母”;“遇其祖”,即豫卦的“祖考”。

渐卦的上爻与归妹卦的第三爻互换,则归妹卦变为大壮卦第十九讲说卦变(3)《易经》卦(3),渐卦变为蹇卦萃卦,而蹇卦与大壮卦相错又成需卦。所以,归妹卦的“以须”即是“需”的意思。

归妹卦第四爻与渐卦的初爻互换,则渐卦变为家人卦,归妹卦变为临卦,临卦旁通遁卦,与遁卦相错又为谦卦和履卦。所以“眇能视,跋能履”。也就是说,临卦的第二至第五爻,即是履卦的第二爻与谦卦的第五爻的重新组合。以此方法类推,可知此卦含义在彼卦所占的比例与延伸的含义。

在《易经》的卜筮法中,卜筮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加以各种方法的预测,都没能跳出六十四卦象的含义。汉朝儒生们把《易》的卜筮法神化,从而失去易的本义。

(注:人们常说的解卦,是演泽各卦爻的具体变化,得出卦爻含义,预知将要做的事情吉凶。跟现代逻辑推理大体一致,也类似风险评估。)

下一讲 说比例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