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卦初九爻动 易经最早是没有文字的,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
易经最早是没有文字的,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也就是卦象,爻象,直到后来周公为它增加了卦爻辞,孔子为它作传,也就是十翼。而想要学习易经,对卦爻象和爻辞是必须要了解的。
古人曾这样解释“卦”这个字:“卦者挂也,言悬物象以示于人。” 文王把八卦两两相叠,总计六十四卦,每个卦六个爻,一共三百八十四爻,而乾坤两卦各有一个用爻需卦初九爻动,所以总计是三百八十六句爻辞。
由于卦是从下往上画,所以最下面一爻为初爻(初为事物之初始),依次往上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上为事物之结果)。同时每个爻又分阴阳,阴之极为六,阳之极为九,故此阴阳爻的叫法也不同。
六十四卦都有卦名,卦名代表整个卦的意思,而六个爻又详细地解释了这个卦处于事物各个阶段的意思。故此了解每个爻的阴阳属性,是否处于当位,中正,乘承比应的关系就至为重要了。
卦象称为“大象”,即是整个卦的象,以乾卦为例,整个卦六个爻皆是纯阳,阳动阴静,所以象辞会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六爻纯阴,所以象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每个爻的象,称为“小象”,了解每个爻的象所代表的意思,就不得不参考爻是否当位、是否处在中正、爻与爻之间乘承比应的关系了。
每个卦都会有一个主爻,这个爻是这个卦的卦主,整个卦因这个爻而产生,比如乾卦主爻是九五,坤卦是六二,屯卦是初九等等,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李光地的《周易折中》,里面就详细的讲了六十四卦的卦主,对大家学习易经有很大帮助。
什么是当位?
阳数为奇数1、3、5、7、9
阴数为偶数2、4、6、8、0
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则当位需卦初九爻动 易经最早是没有文字的,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反之则不当位,不当位表示违背整个卦的卦意。故此,不当位之爻,爻辞多以凶,吝,悔字等为主。
注意了啊!!每个卦的卦主是不用考虑当位和不当位的,因为整个卦因它所成。
什么是中正?
六十四卦是由两个经卦组成的,而每个卦的二爻和五爻,是两个很特殊的爻,因为“天地人”三才的缘故,这两个爻都处在中间,称为居中,五爻在上为君爻,二爻在下为臣爻,所以古代皇帝都称为九五之尊。
二为阴数,以阴爻居阴位,
五为阳位,以阳爻居阳位,则表示当位而正,这就是中正,中正主要是分析二爻和五爻的阴阳属性。
乘承比应的关系
乘:本义是“骑、坐”。在这里则表示阴爻凌驾阳爻之上需卦初九爻动,好比小人在君子之上,有阴乘阳之意。但是如果是“六二爻、六四爻”,本来就是阴爻居阴位,所以不能说乘,这个“乘”主要是看阴爻是否当位,不当位则好比没有才能的人爬到了他不该呆的位置,比如山水蒙卦六三爻,三爻为阳数,阴爻处在阳数上,所以不当位,故爻辞会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之语。
承:本义为“托着”,它与上面那个“乘”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乘”表示阴爻居阳爻之上,有乘势凌人的意思。
这个“承”则表示阴爻居阳爻之下,托着阳爻,有承上启下的意思。
比:本义为“并列、挨着”,所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上下两个爻的关系来分析,比如初爻和二爻比,三爻和四爻比,五爻和上爻比,观察上下相比的两个爻是否处于当位和乘承的关系来分析爻辞。
应:本义为“感应需卦初九爻动,应和”,上面咱们讲了经挂有“天地人”三才,所以这个“应”就是看上下卦同为地爻、人爻、天爻的两个爻是否会感应。
那什么样的才叫感应呢?俗话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只有阴与阳才会相互感应,比如初九爻上应六四爻,六二爻上应九五爻,九三爻上应上六爻,如果是同性,它俩就不会感应。
只要是这两个爻它俩属性是阴与阳,不管当位不当位,它俩都会感应,比如地水师卦的九二爻和六五爻。九二爻爻辞是“在师中吉,王三锡命”,而六五爻爻辞是“长子帅师,弟子與尸”。
我们学习易经的顺序应当是先看卦名,卦意,然后是通过上面这些方法仔细的去分析每个爻的爻辞,你会发现,易经其实也不难,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从易经里汲取智慧需卦初九爻动 易经最早是没有文字的,而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也能做到孔老夫子说的那样“静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了。
更新于:1个月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