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武侠动画《画江湖之不良人》中,他是阴险狡诈的通文馆圣主;电视剧《媚者无疆》中,他是神秘、悲情的姽婳城主人;网络手游《不良人》、《不良人2》中,他是心狠手辣的“至圣乾坤功”大成高手……
真实历史中,他是武力值爆表的“横冲天子”,凭借在五代血腥战场积累的“战神”威名,硬生生将残酷战争“封印”八年,让天下百姓享受八年和平时光;他是宽厚仁慈的“文盲皇帝”,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混战乱世,轻徭薄税,为老百姓开创了史家称颂的“后唐中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先生的这句名言,在李嗣源的身上体现得格外刺眼,让人扼腕叹息之余,又有点愤愤不平。
《旧唐书》、《资治通鉴》墨迹斑斑犹在,不容青史尽成灰。今天,程奇想和你谈谈“五代第二圣君”——后唐明宗李嗣源。
《不良人》中李嗣源
武力值爆表的“李横冲”,百战沙场震慑群雄
中国历代皇帝中,谁最能打仗?很多人会列出李世民、朱元璋、玄烨等武德充沛的皇帝,但如果评选真正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拼杀的“马上天子”,后唐明宗李嗣源,不说肯定排名第一,至少名列前三甲。
李嗣源(867年 ~933年),称帝后改名李亶,沙陀族,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他出身卑微,和久负盛名的沙陀“昭武八姓”相比,他连姓氏都没,只有“邈佶烈”这个小名。
提起沙陀族,很多人或许没有概念。其实,沙陀族是西突厥的分支。沙陀人属于西突厥处月部,又称“沙陀突厥”。唐代末年,在***黄巢大起义过程中,沙陀族人在部族领袖李克用的带领下,在***黄巢的战争中快速崛起,成为唐末赫赫有名的“代北集团”,“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十国”中最后灭掉的北汉,都是由沙陀族创建的国家。
出身寒微的李嗣源目不识丁,但自幼就精于骑射,骁勇善战,13岁起就在沙陀族军队中当亲兵,李克用很欣赏他的才干,将其收为义子,取名李嗣源。
李嗣源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黄巢义军叛将、时任宣武军节度使的朱温(五代中后梁的开国皇帝)摆下“鸿门宴”,用重兵把李克用围困在汴州(今开封市)的上源驿,此战十分惨烈,年仅17岁的李嗣源在乱军丛中左冲右突,拼命厮杀,终于在枪林箭雨中,艰难掩护李克用杀出重围。经此一战,李克用对李嗣源更加器重,让其统领亲兵。唐末,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在战场上打出威名,勇冠三军的李嗣源就是“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李克用与宿敌朱温,展开“兖州之战”,李嗣源率三百铁骑杀到任城,在数千敌军从中横冲直撞,一举击溃朱温大军,解除兖州之围。李克用大喜,将李嗣源麾下五百铁骑,命名为“横冲都”,从此中原各地,都称赞李嗣源为“李横冲”。
898年爆发的“青山口之战”,李克用义子李李嗣昭(二太保)刚被后梁名将葛从周击溃,千钧一发之际,李嗣源率“横冲都”赶到,在高处大喊:“我乃李横冲也!谁是葛从周?我专杀此人!”之后,李嗣源犹如长坂坡赵子龙再世,跃马挺枪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尽管身中四箭,仍然横冲直撞,威风凛凛,让敌军为之胆寒,仓皇败退。
汉寿亭侯关羽“温酒斩华雄”,留下千古佳话。911年(后梁开平五年)的“柏乡之战”,后梁大军阵营齐整、军容壮盛,李克用儿子、时任晋王的李存勖担心晋军军心不稳,亲自为李嗣源端了一杯酒,故意刺激他说:“看到梁军的白马都、赤马都了吗?真令人胆战心惊啊。”李嗣源一口喝了杯中酒,掷杯大笑道:“梁军徒有其表也,看我如何破之!”李嗣源率部径直冲进梁军最精锐的白马都阵内,一阵大砍大杀,转瞬之间生擒梁军两员大将。晋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败梁军,取得“柏乡大捷”。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趁中原军阀混战,建立契丹国(辽朝的前身),依靠快马弯刀,称霸中国北方数百年,成为中原历任政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次年,契丹大军围攻幽州(治所在今北京),晋军守将周德威告急。李嗣源向李存勖请战,请求亲率五千突骑为前锋。为出奇制胜,李嗣源采取“潜行溪涧,袭其不备”的战术,率军突然翻越大房岭,沿山涧东进,杀到幽州城外。面对契丹大军的赫赫军威,李嗣源丝毫不惧,他摘掉头盔、卸掉甲胄后冲向敌军,用胡语厉声斥责契丹人道:“汝等无故犯我疆场,我奉晋王之命,率百万之众前来,必将直抵西楼(契丹耶律氏世居之地),灭你全族!”他率领五千铁骑杀入敌阵,一路所向披靡,生擒契丹主帅。晋军主力顺势杀到,最终大败契丹,解除幽州之围。
923年,李存勖在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李嗣源被任命为检校太傅,兼任侍中。为了消灭后梁主力部队,李存勖派李嗣源率五千步骑兵渡过济水,趁梁军不备,突袭郓州(今山东郓城),李嗣源与养子李从珂经过数次血战,大败梁军,进而攻破汴州,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
后唐地图
李嗣源生性谦和稳重,从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后唐将领聚会,听着各位将领自吹自擂,吹得吐沫星子乱飞。李嗣源笑着说:“你们都是用嘴来击贼,而我是用手来击贼的。”这句话,让诸将倍感惭愧。
不久,李存勖迁都洛阳,升任李嗣源为中书令,类似政府秘书长。消灭后梁之后,李存勖心满意足,他大修宫殿,赋役繁重,搜刮民财,四方饥馑,怨声载道,兵变蜂起。李存勖迷恋戏子乐师,自取艺名“李天下”,同时猜忌功臣,大肆屠戮有功将士。
从表面上,李存勖对义兄李嗣源非常尊重,称赞他说:“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在私底下,李存勖对功高盖主的李嗣源非常忌惮,多次想利用谗佞之臣除掉他,多亏枢密使(国防部长)李绍宏为其多方开脱,这才幸免于难。
李存勖的倒行逆施,最终激发了“邺都兵变”,推赵在礼为首领。李存勖派名将元行钦出兵***,士不用命,屡屡遭遇失败,无奈之下,他只好启用李嗣源前去平乱。但李存勖已经尽失人心,前去***兵变的士兵发生哗变,与赵在礼、元行钦两部合流,拥护李嗣源在河北称帝。李嗣源此时已年近花甲,并无反心,多次想上表向李存勖申诉,表明心迹,却被元行钦阻止。
正在此时,后唐首都洛阳发生“兴教门之变”,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李存勖被乱兵杀死,伶人们将一大堆乐器放在李存勖尸体上,纵火焚尸。
826年(后唐同光四年),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改元天成,史称“后唐明宗”。
在军阀林立的五代乱世,各路节度使相互厮杀,战争不断。
李嗣源称帝后,血腥残忍的五代历史,却难得地露出诡异的“仁慈微笑”。“李横冲”的“战神”威名,一时震慑了各方节度使和契丹、党项各部势力,在他执政八年内,战争仿佛暂时被他“封印”,中原百姓享受整整八年的和平时光。
宽仁勤政的“文盲天子”,为乱世百姓撑起一片“保护伞”
“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西汉名臣陆贾曾这样进谏汉高祖刘邦。
李嗣源虽然是个文盲,却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在位七年,力主让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促进农业生产,在五代乱世,创造了让史家啧啧称奇的“后唐中兴”。
“后唐中兴”的说法,或许过于书面化,如果我们打开“上帝视角”,就能一目了然:五代十国期间,战争频仍,饥民遍地,各路军阀大都不把老百姓当人,朱温在士兵脸上刻字,防止士兵逃亡;军阀混战时,动辄用决黄河大堤攻城,不惜淹死全城百姓;军阀们为了打仗,征收的苛捐杂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柳树开花要征"柳絮钱",鸡生了双黄蛋要纳“双黄钱”,就连乞丐也要交稅……
统计数字显示,唐玄宗天宝时期,全国人口有5000万人;到了五代末期的周世宗时期,人口锐减至不足1000万人。开国领袖***针对三国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一针见血评价说:“原子弹也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五代十***阀混战,大抵与三国相仿。
唐末乱世,政府在征收夏、秋两季的赋税时,每斗都要加征一升“损耗税”,地方官吏更是在此基础上巧立名目,加征苛捐杂税。926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李嗣源继位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免征损耗便是免征“损耗税”,同时明确税收名目,严禁地方官员滥征捐税,不得对往来商人、旅客征收税赋;李存勖执政末期,各道、州、府都欠有大批租税,累计有二百多万贯,927年(天成二年),李嗣源下旨,将这二百多万贯的各道、州、府所欠租税全部免除,大半个中国老百姓都为此松了一口气。
唐末和五代初期,国家实行铁器、酒曲专卖,严禁老百姓自制酒曲,禁止民间铸造犁、耙等铁质农具,农民只能向官府购买农具。为了造福百姓,李嗣源先后解除(酒)曲禁、铁禁,允许民间百姓自行制曲酿酒、铸造铁质农杂具,仅征收每亩五文(后降为三文)的酒曲税,每亩地仅收一文五分钱的农具税。
唐末五代,官员、士绅通过高利贷大肆盘剥百姓。李嗣源颁布法令,规定如果债主得到的利息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则本利都不准再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唐代诗人聂夷中这首小诗浅显易懂,道尽民间疾苦。李嗣源听大臣冯道诵读后深受触动,让左右把这首诗记下来,经常念给自己听,让自己不忘百姓疾苦。
励精图治的李嗣源,还惩戒贪官污吏,弹压地方军阀,提倡开垦荒地、屯田养民,同时对契丹、党项等各族群众妥善抚慰,让各族百姓都能共享太平之福。
后唐庄宗喜欢艺人乐师,在宫中豢养了大量伶人,嫔妃、太监数量也很多。从小孤苦的李嗣源生活简朴,偌大的皇宫中,只留勤杂人员100人、太监30人、教坊(伶人)10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其余全部裁撤。
放年轻宫女回家,是李嗣源的一大善政。李嗣源选用年老色衰的宫女服务宫廷,将一大批年轻貌美的宫女全部送还家乡,由此还造就了一段佳话:一位被放还的柴姓宫女,“巨眼识英雄”,嫁给了年轻有为的基层小将郭威,郭威创立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而这位柴皇后的侄子,就是“五代第一圣君”后周世宗柴荣,“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军事、经济基础。
功不唐捐,李嗣源的宽仁施政,让其在位期间“天下屡稔,朝廷无事”,中原经济逐渐复苏,创造了让史家啧啧称道的“后唐中兴”。
北宋名臣王禹偁评价说:“(后唐明宗)即位之岁,年已六旬,纯厚仁慈,本乎天性……故天成、长兴间(李嗣源在位时间),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嗣源继位时已经59岁,实在没有时间、精力统一天下、造福苍生。927年(后唐天成二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李嗣源,常常在洛阳宫中焚香祈祷道:“我是一个胡人,遭遇乱世,被众人推戴成为皇帝,这不是我的初衷。但愿上天早日生下圣君,为天下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或许是李嗣源的诚意感动了上苍,或许是巧合,就在这一年,一个小名“香孩儿”的婴儿在洛阳东关的夹马营呱呱坠地,他就是北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
“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为夫君收拾后唐残局
自古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而“五代第二圣君”李嗣源的爱情故事,让后人一咏三叹,赞叹不已。
李嗣源生性简朴,勤俭自律,并不贪恋女色。一生有三后一妃,我们说的,就是这“一妃”,史称“五代第一美女”的“花见羞”王淑妃。
王淑妃原本邠州城(今陕西彬州)内王氏糕饼店家的女儿,传说她生的国色天香、明艳动人,其娇媚俏容,连牡丹、菊花都为之自惭形秽,故名“花见羞”。
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
后梁大将刘鄩听说“花见羞”的芳名,将其纳为小妾。921年,刘鄩在与晋军交战中失败,被后梁末帝赐死。“花见羞”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寡妇”,她来到山东省安丘市城的刘鄩坟前,结庐守孝三年。
923年,在沙陀族重臣安重诲的介绍下了,“花见羞”成为李嗣源的小妾。当年已56岁的李嗣源看到“花见羞”,当时就惊为天人,一生对其宠爱有加。
据记载,“花见羞”并不“持美行凶”,她生性温顺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每每在关键时刻,为李嗣源出谋划策,协助夫君开创“后唐中兴”。
李嗣源称帝后,有意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谦虚退让,力推曹氏为皇后,自己则成为王淑妃。
曹皇后很感激,对“花见羞”说:“我身体一直多病,生性不喜欢管理琐事,妹妹应该取代我成为皇后。”
“花见羞”从容说:“皇后,是皇帝的配偶,天下之母,谁敢妄想这个尊位?”
李嗣源非常宠爱“花见羞”,让其掌管后宫日常事务。王淑妃无子,李嗣源便把喜爱的幼子李从益,交给“花见羞”抚养。
933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李嗣源病重,时任河南尹、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秦王李从荣发动兵变,被群臣诛杀,李嗣源受到惊吓,很快去世,弥留之际,他立三儿子宋王李从厚为皇帝,史称“后唐愍帝”。李从厚登基只有四个月,李嗣源养子、五代名将李从珂发动叛乱,登基称帝,史称“后唐末帝”。
从此刻起,“花见羞”就成为李嗣源及其后唐的“当家人”,也成为了李从益、永安公主等李嗣源直系皇族的“话事人”。
登基宴会上,已经成为太妃的“花见羞”举酒向李从珂说:“我想向皇帝辞行,出家成为尼姑。”
李从珂惊讶地问:“这是为什么呢?”
“花见羞”声泪俱下地说:“先帝(李嗣源)最爱小儿子李从益,如果你不能容他,一旦他死了,我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李从珂深受感动,他在位期间,对“花见羞”、李从益很优待。
936年(后唐清泰三年),为了对抗李从珂的后唐势力,李嗣源女婿、后晋创立者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国,并自称“儿皇帝”,勾结契丹大军消灭了后唐。灭国时刻,李从珂、曹太后***身亡,“花见羞”带着李从益及其妹妹永安公主,藏在皇宫的蹴鞠院(古代足球场),得以躲过乱兵追杀。
石敬瑭称帝后,“花见羞”又请求出家为尼。石敬瑭没有批准,而后晋李皇后是李嗣源亲生女儿,把“花见羞”当母亲看待,在汴梁(今开封)皇宫中抚养;石敬瑭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洛阳至德宫为后唐宗庙,让李从益主持后唐的宗庙祭祀。942年,石敬瑭驾崩后,“花见羞”、李从益母子迁回洛阳居住。
947年,契丹耶律德光攻占后晋首都汴梁,改国号为“辽”,后晋灭国,史称“辽太宗”。耶律德光并没有“花见羞”母子,还让契丹将领赵延寿娶了李延寿的妹妹永安公主,这位公主也是“花见羞”一手带大的。
在永安公主的婚礼上,辽太宗耶律德光看到李嗣源的画像,马上焚香叩拜,他对“花见羞”说:“当年,明宗(李嗣源)与我约为弟兄,你就是我的嫂嫂。”
耶律德光曾封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花见羞”老成持重,力劝李从益坚辞不就,一家人再次返回洛阳。
耶律德光的契丹政权,动辄以牧马为名,在中原地区抢掠百姓,俗称“打草谷”,受到中原百姓的强烈反对。耶律德光北归辽国,通过重臣萧翰,邀请李从益为“监国”,想让他当中原的“代理皇帝”,以此牵制中原各路军阀,尤其是沙陀名将刘知远。
年轻气盛的李从益颇为心动,希望借助契丹的势力恢复后唐政权,在政治上大展身手。
关键时刻,亲眼见证多次改朝换代风浪的“花见羞”却认为这是一个“大坑”,她劝导李从益说:“天下大乱,辽人退出中原,四周尽是手握雄兵的虎狼之人,我们无兵无将,没有实力与别人相争,能保住小命就很不错了,还想当什么天子?”
为了不让李从益当“皇帝”,“花见羞”带着李从益逃到李嗣源的墓地——徽陵附近,结庐而居。但辽国使者仍然强迫李从益当了“代理皇帝”,负责中原地区的军、政大事,建立了事实上的契丹“伪政权”。
李从益登基典礼后,群臣入宫觐见太妃“花见羞”,她哭丧着脸说:“我们孤儿寡母的,被大家拥戴称帝,这难道是福吗?我看大祸不远了!”
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举兵南下攻打洛阳,李从益下旨让各个节度使进京勤王,但没有一个军阀听他的。李从益希望凭借不足千人的契丹队伍据城坚守。“花见羞”劝解说:“我们家是亡国的后代,怎么还敢与人争天下!”
形势比人强,李从益根据“花见羞”的意见,主动放弃抵抗,自己和母亲则迁出皇宫,向刘知远投降。
但刘知远却不领这个情,派手下将领郭从义带兵进入洛阳杀害花见羞和李从益。
临刑前,“花见羞”向郭从义大喊:“我们孤儿寡母的有什么罪?乞求你们留李从益一条命,每年寒食节,用粗茶淡饭,到先帝徽陵祭祀,我就是死了,也心满意足了。”
郭从义不为所动,杀害了“花见羞”母子。据记载,“花见羞”去世时只有47岁,李从益则只有17岁。
951年,后汉大将郭威登基称帝,是为后周太祖,他追封李从益为许王,追封“花见羞”为王贤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王朝,完成了除幽云十六州之外的局部统一,终于完成了李嗣源念兹在兹的梦想,中原百姓终于再享太平盛世。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 千载徽陵松柏长青
盖棺论定,李嗣源的千秋功罪,史家、论史者有褒有贬,整体上以褒扬为主。
宋代名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说:“帝(李嗣源)性不猜忌,与物无竞。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写诗称赞李嗣源:“明宗御极本天成,泣诉庄灵发至诚。外戒游观安社稷,内无声色肃宫庭。亲贤惩蠹褒廉吏,寡过修身几太平。五谷丰登民乐业,汉唐贤主不多称。”
明代名臣张居正评价说:“唐主(李嗣源)在君位,止历八年,不能永久。但是每年丰谷熟,民乐有年,敌国罕侵,束兵息马,人无争夺,据五代之君,比之如明宗之世,虽非汉文景之盛,亦小小平安世也。彼嗣源胡人耳,每以国泰民安留意,天意遂以丰安应之。”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李嗣源当郭崇韬、李存乂、李继麟骈首夷族之日,朱守殷戒以震主之勋,劝为远祸之策,而嗣源曰:“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无可避,委之于命耳。”斯言也,可以全身,可以致福,终以奄有朱邪氏之国,不亦宜乎? ”
清代学者秦笃辉说:“《五代史》书李嗣源反,纲目多恕辞。观于嗣源监国,魏王继岌至长安自杀,嗣源之反乃不可得而掩矣。盖乱兵之逼可恕,绍荣之遏可恕,洛阳之据不可恕。洛阳之据纵可恕,继岌之杀必不可恕。且嗣源不据洛阳,郭从谦亦无由倡乱而弑庄宗。庄宗既弑,果无叛心,何不求其子继岌立之,而使其自杀乎?嗣源之为君,甚有可取,究无以解于反之一字也。后其子从厚为李从珂所杀,遂至于亡,亦天道也。”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评价说:“明宗本无欲立之心,资性宽厚,无苛猛之政。然目不识丁,而辅佐之臣不过冯道诸人,欲期致治之盛,亦已难矣。”
李嗣源的徽陵,坐落在河南省孟津县送庄镇送庄村南。徽陵一带,不仅埋葬着李嗣源,还埋着后唐愍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当年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从荣、后唐皇族重臣李精忠、李重美。后唐的皇族,除了李存勖埋在新安县下坂峪村的雍陵(如今已经淹没在三门峡水库下),其他皇族人员,几乎都集中埋葬在徽陵一代。
英雄一世的李嗣源葬身之地,与愍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争当皇帝的李从荣,都近在咫尺。九泉之下,“横冲天子”李嗣源,对于这些不肖子孙,是严词训斥,还是柔声宽慰?对“花见羞”的临危受命,收拾后唐残局,是欣慰、惋惜,还是含笑九泉?
徽陵
一千多年的时光倏忽而过,李嗣源的徽陵仍然挺立在送庄村南,墓冢为圆丘形,覆斗式封土,高12米,周长约180米。程奇在现场看到:如今的徽陵芳草萋萋、古柏森森,北邙山上秋风萧瑟,呼啸而来,松柏摇曳着发出“哗哗”声音,仿佛诉说着李嗣源的千秋功绩,和他壮志难酬的英雄遗憾。
据当地老人说:徽陵南面有一条土沟名叫“石马沟”,沟内原有不少石人石马,1958年大炼钢铁时,石人石马被当地群众焚毁,至今只剩一条浅浅的、窄窄的沟壑,秋收刚过,沟壑内的黄土、杂草,一片狼藉。对于徽陵复杂、厚重的历史,当地百姓说不大清楚,异口同声称之为“皇帝冢”。淳朴善良的送庄村、护庄村及周边各村村民,千年以来一直默默守护着李嗣源的陵墓,自发与层出不穷的盗墓者斗智斗勇,最终守护了徽陵的安宁。
李嗣源一生,“马上天子”威名赫赫,八年执政造福百姓,英雄末路又凄凉无比。北邙徽陵依旧,瑟瑟秋风又来,风声时而雄壮激越,时而呜咽悲戚,仿佛向人们倾诉着“横冲天子”的传奇人生……
更新于:15天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