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制毒药的猎人神秘的珞巴族的狩猎风俗

民族文化

珞渝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南坡山区,从海拔五六百米7000多米的广阔地域,形成了立体型的气候和立体型的动植物分布,植被面积占宜林面积的80%以上,这里的绿不是平面静止的绿,而是立体型的绿,没有一星杂色的嫩绿,张目视之,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姿态迥异的绿海。在浩瀚的林海中栖息着数百种野生动物,如扭角羚、岩羊、香獐、小熊猫、熊、虎、白猴、穿山甲、鼯鼠、水獭、云豹、雪豹、大蟒蛇、双角犀鸟以及成群的野猪、野牛、羚牛等,在中印传统习惯线北侧还有大象、狮子活动。在珞渝的一部分,墨脱县经考察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对象的有42种,占全国保护动物的四分之一,不少珍稀动物,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实属罕见。极为丰富的野兽资源为珞巴族猎人提供了良好的狩猎条件,创造了天然的理想猎场。猎人英姿珞巴族擅长狩猎闻名于世。健康男子一生用于狩猎的时间占去40年左右。一生中狩猎占去了半生的时间。我的知己阿保(老大爷)牛布活了74年,从10岁开始跟随长辈进山狩猎,直到69岁停止狩猎,狩猎占了他一生的70%多的时间。他猎获的兽角、兽牙和兽头挂满了他坟堆上边的整个草棚。珞巴人的肉食主要来自狩猎,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狩猎。罗布杰布年年猎获麝香10个左右,卖给国家,年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占全家副业总收入的40%左右。狩猎分为两大季节,冬季到高山雪线附近,猎获野牛,主要猎取肉食;夏季上高山猎取香獐。其余农闲季节到附近的原始森林里猎取供食用的野猪、熊、黄羊等。头戴熊皮帽,肩挎“阿嘎”(毒箭筒),腰系“俄夏”(长刀),手持“阿里”(强弓),短裤赤脚,行走如飞,这就是珞巴族猎人的英姿。繁琐的狩猎祭祀在珞巴族的观念中,世上万事万物都受神灵的支配和主宰,树有树神,山有山神,兽有兽神,每种动物都有它的主人。珞巴人的这种认识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时期,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观成为各种崇拜的思想基础。他们崇拜的方面很广,崇拜它们是出于敬仰,希求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达到理想目的,已经得到的东西不再失落,避免它们发怒而带来厄运。珞巴族的信仰与崇拜自然的结合,繁琐的祭祀事项就是明证。仅从进山狩猎开始至返回就有七道祭祀手续。不妨仅举几例。进山挖毒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处的一枝蒿是最理想的毒蒿,毒性特别大,人吃0.5克就会毙命,是毒箭的毒源。11月份挖取毒蒿块茎时,要面对高山向山神献9种饭菜和一只鸡,并高喊:“请山神允许挖毒,不要伤人,保佑多获野兽。”山涧有了回音方开始挖毒。秘密制毒珞巴族狩猎工具主要是使用弓箭,毒源丰富、携带轻便,不怕雨淋,使用方便、散毒快捷。弓箭既是狩猎工具,也是防身武器,每个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心爱的弓箭,乐于别人夸奖弓箭制作的上乘,弓箭不离身。小孩从孩提时起就练弓射箭。每个男子都是优秀的射手。弓箭射程一般在百米以内,百发百中。毒箭击中的大型野兽,见血后不足百步即可毙命。跟踪追击是常用的方法,虽耗去了许多体力和历尽艰辛,但成功率相当高,几乎很少扑空的,猎人们喜欢这种狩猎方式。当然设围下套等10余种方法也是常用的。猎人们熟悉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在深山老林中靠肉眼观察足迹判断是什么野兽、何时从此通过,然后采取不同的捕获方法,一般是春天套野猪、黄羊,夏天在高山套香獐和野牛等。做弓和制毒都要秘密地进行,并且忌讳不少。猎人们既是打猎的能手,也是制作弓箭的专家。珞渝地区有数十种竹子,最粗的达27公分。有一种叫"达帕"的翠竹,砍下竹竿后削成所需要的长度、厚度和宽度,然后将削成的竹子放在文火上慢慢烤干,边烤边修理,成形后用细绳将弯度固定起来。这样,弓拉得再弯也不会折断。弓绳是用一种比铁丝还结实的瑞香树的纤维搓成的,指拇粗的一根细绳6个人也拉不断。砍竹、割纤维、借山洞都要向"主人"敬献饭菜和酒肉,同样,不得他人知晓。制毒是件非常危险的工作,需要特别小心,因之,忌讳也相当多。毒药由两种植物混合制成。一种珞巴人叫“阿母”(一枝蒿)的块茎,一种叫“果比”(木盍藤子,又名过江龙)的果实。两种毒物分别用石块碾碎,粉末越细越好,然后混合碾磨,用口水调制均匀,涂在铁箭头上。制毒时,要顺风而坐,不言语。毒粉磨碎后,涂一些于大公鸡的伤口处,当它扇动几下翅膀死去,说明毒效达到了要求。制毒时,手上不能有伤口、裂痕,否则会毒死人的。在山洞制毒,要向山神敬祭食物和一只活鸡。制毒期间,不得告知猎人的去向,家人不说“死”、“无”、“空”字,家人、外人均不得观看、抚摸,以免得罪了兽神、山神,狩猎会扑空的。制毒时严禁在庄稼地附近制作,否则,禾苗会枯死,毫无收成的。聪智的猎人,为了使野兽中箭后不致箭落逃跑,在箭头三厘米处砍一小缺口,野兽中箭后,因为剧疼,就会狂奔乱跑,力图甩掉毒箭。因为箭头有缺口,箭杆极易折断脱落,这样毒箭牢牢钉入体内,奔跑百米就一命呜呼了。祭祀灶神传说中的灶神给珞巴人带来了幸福,所以,珞巴人对灶神极度敬慕和崇拜,动不动就祭祀灶神,祈祷平安和如意。猎人行前的夜晚,将一只鸡的头对准挂在主室墙上的兽角说:“现祭你,请帮助获得更多的野兽。”随即将鸡杀掉,鸡血涂在兽角和箭筒上,并沾上一点鸡毛,将全鸡碰下灶台,沾点血和毛说:“请灶神保佑猎人平安往返,背回满筐兽肉。”家人共享鸡肉。这天不得说些与狩猎有关的话语。东贡部落严禁与妻同房,否则认为不吉利。行前祭祀猎人临行前进行“陶桑”。将一把柏树枝沾上酥油及少量食物,斟上一碗白酒,点火时对灶神说:“咱们一道进山,背回更多肉食。”将点燃着的柏枝扔于屋外。出屋前,女主人用四个指拇抹上灶烟灰涂于猎人的胸前,以此代替灶神,说是男人外出灶神伴随可以事事如愿。猎人下竹楼时还将所有野兽的名字一一喊出来,说:“统统赶来,让我猎获。”忌讳三天。猎人离家后,家人在竹楼木梯左侧交叉栽二根鲜竹,交叉处横放一把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家人不得谈论猎人去向。敬祭山神猎人抵达猎场后举行“江达”祭仪:砍四根木棍,两面削平并刻上斜纹,并排插入地里,前面铺上香蕉叶,上放五堆大米,大米前面放一个熟鸡蛋,将鸡杀掉,鸡血和鸡毛涂于木棍和鸡蛋上,猎人开了腔:“请山神、兽神将你的野牛、野猪、扭羚牛、香獐赠给我;保我平安、幸福、兽肉成堆。”祭仪完后,再察看鸡肝,若肝脏有横纹,说明可获得野兽;若鸡嘴有草、树叶等杂物,说明大有收获;再看小肠,若肠满实,说明这趟可满载而归。猎狗立功在猎人的行猎活动中,是万万不能缺少猎狗的。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