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藏德的面相

会发财的公主

古时先贤们,都强调“静”字。如今,各类成功人士也强调“静”字,有的人说的比较直白,有的人说的比较含蓄,有的人说的比较客套。

诸葛亮说的智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虽然诸葛亮没做到静以修身,但并不影响他倡导的《诫子书》广泛流传。

为什么说诸葛亮没有做到?因为“静以修身”使人长寿,而诸葛亮,五十多就忠诚地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不能怪诸葛亮先生说到做不到,先生也是诸多的没办法,怎么说呢,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有种宿命论的感觉。

当今,大家也是没办法“静”下来,毕竟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太“快”了,生怕“慢”一点就赶不上“成功”的列车,搞得人心惶惶。马不停蹄的朋友们:

人生真的一定要“成功”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个人执着的东西不一样吧!你执着的东西,我不在意;我执着的东西,你也不在意。

如果你执着于“静”,不太好,再美好的事物,一旦产生执着,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极端不好,极端,使人走向悲剧。很多成熟的人,都喜欢静静,很喜欢和它独处,独处惯了,也会走向另一种极端。人要平衡,

平衡使人更加坚韧。偶尔静一下,偶尔动一下;有时左一点,有时右一点。以上这些废话,或许有些人不太好理解,没关系,先告一段落。

平衡,是生活的“刚需”:成年人认知里,都装满各种大道理,还有各种不完善的善知识,自以为知道很多、自以为自己是对的。

包括我,自以为传播善知识,是对的。实话说,世间所有的大道理,都是一种偏见。你以为的善,在有些人眼里是恶;你觉得为别人好,别人未必觉得好。

我常说“不好也不坏”,其实是一种平衡智慧。好比吃东西,只要不咸不淡,就很好了。

你可能好奇,这篇文章不是说静吗?怎么又说到平衡了?嗯,我没偏题。当你懂得让自己平衡,你的心,才能实实在在的“静”。

诸葛亮太执着于北伐,导致先生劳心伤神,不能安享晚年。话说回来,诸葛亮是个懂天命的人,先生是不可为而为之。

三国里,其实司马懿比诸葛亮略有智慧,这句话只是偏见,诸葛亮的“粉丝们”别介意,我始终偏向司马懿的智慧。

司马懿虽然口碑不好,但是不影响我们拿他的智慧借鉴。

司马懿能在任何的境遇下,使自己平衡,且静以修身。我们常常受到点磨难,就失去平衡;我们常常失败两三次,就失去平衡;

我们常常成功了,也会失去平衡。一时的成功,很容易使人轻飘飘。有智慧的人,不管贫与富,都是俭以养德。

少年得志,不好也不坏。如果你家庭富裕,不妨让孩子多吃点苦头;如果你一时成功了,不妨一切从俭;如果你比多数人幸运,不妨多些行善积德。俭以养德四个字,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我不想像新华字典一样复读给你看。

其实,你爱怎么奢侈、你爱怎么挥霍、你爱怎么大鱼大肉,都与我无关。但请你稍微平衡一下,不要过于“自私”。

就算你不为子孙后代着想,你也要为自己的后路着想:自然规律永远都是以平衡为主,人世间同样也是以平衡为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