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转山会又称“绕岩洞”,当地普米族人们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保护她。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于人间幸福与平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去狮子山祭祀。那么,普米族转山会有哪些的习俗呢?一起来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在普米族的传说中,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个叫“甲双巴拉”的山神那儿去打赌,如果哪个地方的山神赌赢,哪个地方的百姓就会丰衣足食;如果赌输了,这个地方的村寨就不得安宁了。为使本地山神能够取胜,当日人们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磕头,护送山神去打赌,祝贺山神凯旋而归,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转山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兰坪普米族群众请巫师到家中念经,供上祭品祭祖。宁蒗普米族要到狮子山拜干木女神,祭品有水、牛奶和美酒,众人在寨中长者主持下,对着干木女神再叩头。祭祀仪式完毕,还要举行射弩,摔跤和爬山等文体活动。青年男女随后或沿着狮子山游玩,或进行社交活动,在集会中结识伴侣。来去沿途,不论遇到的是熟人与否,都要热情祝愿问好,男人将携带糖果赠以对方,女人们则赠之以甜酒瓜果。下山时,众人唱着山歌,从另外一条路转回,不能走原路。
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大典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过去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区别
摩梭人所住的房屋称为“祖母屋”(“祖母”在摩梭语里有“大”的意思,所以又译为“家屋”),祖母屋由两根柱支撑,分别为“男柱”和“女柱”,代表男女平等,男柱和女柱必须出自同一棵树,女柱为根,男柱为干,象征“女本男末”。祖母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的命脉,因此不能熄灭。家中所有重要仪式和聚会都在火塘前进行。
家庭由最年长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权力,居住于独立的祖母房,若家中最老一辈有多名成员,则以有能者为当家,又有“舅掌礼仪母掌财”的制度。成年女性居住于二楼,称为花楼,其兄弟与舅舅则居住于一楼。只有花楼的房间开有外窗,以供走婚的男子出入。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族、白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的语言。过去,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来拼记普米语,用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但流传不广。后来多被巫师用以书写经卷。现在,普米族地区大都通用汉文。
普米族儿童服饰不分男女,十三岁以前均穿开裆长衫,衣裤连为一体,腰间系一根带子,足穿自制的皮鞋。男子上身穿麻布或氆氇、布呢质的短衣,下穿宽大的长裤,披白羊皮领褂,膝下用布毡裹腿,腰间佩刀,脚穿自制的牛皮或猪皮鞋。女子服饰较为复杂,花样繁多。
纳西族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的永宁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男子服饰与附近的藏族相似,头戴宽边礼帽;上身着高领镶边右衽短衫,下穿深色长裤,裤腿宽大;穿藏式高筒靴,裤脚扎于靴内;腰束宽约20厘米的黑、红等毛织品腰带或氆氇。青年妇女梳辫盘髻,梳辫时头发中要掺入3倍于本人头发的牦牛尾毛,合编成辫子并加上料珠装饰。
吾昔节为普米族的传统隆重节日
按古规吾昔节要过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普米族地区则与汉族一起过春节。“吾昔”节(“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即新年)为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初六或初初八举行。按古规吾昔节要过九天,至今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普米族地区则与汉族一起过春节。
普米族的吾昔节极为隆重,节前,人们便忙着做各种准备:砍柴、碾米、磨面、煮苏里玛酒、烤青棵白酒、杀猪、宰羊、浆洗被褥、衣物、沐浴、择吉日打扫室内外卫生,修整火塘、神台及宗巴拉神,使其洁净明亮,焕然一新。节日这天,在门前和神台上及房顶插青松,挂起经幡,表示迎新年、接祖先、求平安。神龛上的香炉里香烟袅袅,“宗巴拉”前神灯明亮,神台上摆满了苹果、梨子、黄果、石榴。茶叶、香烟、盐巴及各类花糖。
切开新年的猪膘,猪头祭在锅庄上。火塘周围摆放着花。白海螺。场园内堆放着已劈好的柴块和松明。下午,呜炮三响之后,吹响海螺,由旅长或韩规手举酒杯,在宗巴拉之上浇酒,举行“切的谱”(即敬锅庄)仪式:超多!一年是一年,一月是一月,新年来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幼安康,六畜兴旺。放出去一碗,收回来千碗!放弃一次福气,进来一千个福气吧!出去一粒,就进来一万粒吧!超多!诵毕,家人团圆,举行隆重的晚宴。桌上摆十二大碗菜,有猪膘肉、腊肉、猪头肉、猪脚肉、香肠、香酥。豆腐、羊肉、牛肉。香菌、石花菜等等。
除夕之夜,家长们通宵忙碌。次日即大年初一,鸡鸣拂晓,焚香颂词,祈求丰年。人们争先到溪边舀水,以先取得净水为吉祥。此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本民族服装,亲友们互相拜年。各家族还往坟山上或寄罐林祭祖。普米族在这一天清晨还为年满门岁的孩子举行“穿裙子”或“穿裤子”礼。
新年期间,互串亲戚,请客吃饭,青年男女们对歌。摔跤、打秋千。赛马。人夜,山寨篝火通红,男女青年围着火堆跳起欢快的锅庄舞,老人们则聚在一起饮酒取乐,说唱本民族的创世史、传说、习俗等。有的村寨还要举行隆重的‘扎拉松冬”宗教仪式及“秋八卡”的习俗。“秋八卡”即在择定的日期内,请客喝酥油茶、喝白酒、苏里玛酒,吃炒酸菜、炒面及油炸粑粑,请族长或家长举行敬锅庄的宗教仪式。
普米族的吾昔节以其重人伦、亲情、礼仪、和谐的特点,展示着普米族的传统礼俗,也成为维系普米族之间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如今的吾昔节已从传统的形式中跳出来,变得更加丰富、多姿,也更有节日的味道了。普米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亦得以在隆重的节日中展现。
更新于:2个月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