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在鄂温克语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虽说鄂温克族是蒙古族分出来的一部分,但所处坏境不一样,自然生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鄂温克族文化中有哪些特有的生活习惯呢?让我们来一起看下。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不仅以奶茶为饮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过去每户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来只羊和两头牛。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
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
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吃饭时,全家人围绕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着铁锅,将捕获的驼鹿或其它猎物切成肉块,放入沸滚的锅里涮着吃。涮出的兽肉多挂着缕缕血丝,半生半熟。人们认为这样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剩余的大量兽肉,鄂温克人晾晒成肉干和肉条,贮存起来慢慢吃,外出狩猎时,把它装在鹿包兜里当干粮。
鄂温克族的春节习俗怎么过
鄂温克族是只有3万人口的东北少数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小兴安岭林区,从事畜牧业、农林业、饲养驯鹿业等生产经济活动。“鄂温克”是鄂温克语,其意义是“从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们”。鄂温克族有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阿涅”是“狂欢”、“喜悦”、“声势浩大”之意;“别”是指“月”,“阿涅别”合在一起表示“狂欢月”或“喜悦月”等概念。鄂温克族过“阿涅别”的日期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完全相符。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从腊月二十到三十,这10天中他们每天都有传统而特定的安排。如,腊月二十宰杀过年的羊,腊月二十一做各种野果酱饽饽,腊月二十二炸制用牛奶、奶油、野鸡蛋、白糖、面粉和在一起做成的各种?子,腊月二十三全家人围在炉火旁祭火神,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五包羊肉冻饺子和牛肉冻包子,腊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腊月二十七打扫牛羊圈,腊月二十八女的修饰发型,男的理发、剃胡须,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腊月三十祭祖先神。
在这些准备工作中炸?子的工序比较复杂,讲究也比较多。鄂温克人的传统信仰观念中?子味道的好坏,花样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甜美。所以,腊月二十二炸?子备受鄂温克妇女的重视,也是她们展示勤劳和手艺的好机会。
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并永远造福于后代。
初一,天还没全亮之前,年轻人和孩子们穿戴新年服装到长者家里拜年、磕头,祝老人健康长寿。长辈们给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洁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护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们骑马或乘坐雪橇到远方的长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初六,基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初十五,每家都煮冻饺子吃,这意味着春节圆满而快乐的结束。
更新于:23天前
评论留言